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上面这首七绝中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所写。有人将其断读为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还有人甚至将其删成一首五绝:“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请你鉴赏评价原作、改词、改诗三者意境的高下,200字左右。
杜诗原作意境优美,状景有声有色,写人形神兼备。江南春季多雨。清明这一天常常下雨。诗中色彩鲜艳明媚的春景,几乎尽被“纷纷”细雨遮住,思亲的行人怎不“欲断魂”?“纷纷”是形容春雨,也是形容“行人”的情绪。第三句乍看平淡,但与第四句联系起来,情趣顿生。它仿佛让人看到:绵绵春雨中,牧童骑在牛背上,手指远方:“瞧,那不就是杏花村么!”改词借问的对象和内容都变了,“行人”闻讯而喜,喜而赶路,以及他那急匆匆的样子都浮现不出来了。改诗虽然保留了原来的意境。但是却减少了诗人向牧童问路的画面,情节趣味明显淡薄,与原作比大为逊色。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