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中 * * 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材料一 在过去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封建专制是中国政治无计可逃的唯一选项。辛亥 革命通过武装起义掀倒了皇帝的宝座,用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度代替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君主专   制制度。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张謇深刻地指出:“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之姓之变革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与一朝一姓之变更迥然不同。”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谈谈你对材料一中“辛亥革命与以往革命迥然不同”这一观点的理解。(8分)

材料二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如此慨叹辛亥革命:“革命先烈的行为没有别的长处,就是不要身家性命,一心一意为国来奋斗。”在亡国灭种的忧愤中,辛亥英烈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悲壮呐喊,高扬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团结和集聚了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复兴大业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思考,新时期我们应怎样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12分)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为中 * * 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中 * * 党诞生后,始终把自己为   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党不仅承担起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   史使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全国执政后,党又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

(3)结合材料三,谈谈中 * * 党是如何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不断把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变为现实的。(6分)

答案

(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分)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不断前进。(2分)

中国以往的革命都没有彻底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封建朝代的更替只发生了阶段性、局部性的部分质变,新的社会制度并没有产生。(2分)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用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度代替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这是其与以往革命迥然不同之处。(2分)(材料分析的部分根据运用哲理分析材料的质量酌情赋分)

(2)爱国主义是中 * * 精神的核心,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2分)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2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4分)在新时期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巩固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 * * 的伟大复兴。(4分)(不结合材料,该题最多得8分)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3分,只答出一个方面得2分)

中 * * 党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变革或调整与生产力不相适合的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合的上层建筑,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3分,材料分析的部分根据运用哲理分析材料的质量酌情赋分)

(1)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我们需要整合发展的观点。有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状态,发展的趋势等。因为设问是比较“辛亥革命”与以往革命的不同,所以我们要从事物的性质角度去分析对比,需要结合具体的史实去比较。(2)本问以辛亥革命为背景考查新时期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许多学生审题不清,加上对课本该处知识记忆不准,答如何弘扬民族精神的占相当多的比例,得1-2分;有少数学生补充上了“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得4-8分;有极少数学生完全把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写上,故高分的较少。应对措施: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加强对课本生疏知识的滚动复习。(3)本题没有给定知识范围,首先导致学生判断失误,出现了用政治生活中有关中 * * 党的知识来回答的现象;由于题目中出现了“规律”一词,许多学生便把目光锁定在了“遵循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等相关内容上。这两种情况的出现直接导致考生在该问题上得零分。本题其实要求学生分析中 * * 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是怎样做到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回答本问题首先需要确定社会发展规律是什么,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就行了。即使答了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生也出现了很多表述错误,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相协调)、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相协调)”;或者只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说规律。从得分上看,0分的不在少数,能得上分的基本上在3分左右,能够得上5分的很少。应对措施: 审题能力非常关键,下一阶段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审题训练;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要加强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学生要记忆准确,记死记牢,不要模棱两可;做主观题时要提醒学生注意知识和材料相结合。

完形填空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Being a good student doesn’t mean you have to drop all social activities and dive in your books. It is still possible to have a healthy social life while getting good grades. __1___ Here’s how you can achieve it:
1.  Decide for yourself at the start of the term that you won’t let your schoolwork sweep you away. ___2__
2.  Write down your weekly schedule on a piece of paper. Chances are,you’ll have small gaps between classes during the week and more free time at the weekend. Make sure that every time you find yourself in one of those between-class gaps you use the time efficiently.___3__
3.  Set aside at least one large amount of time each week as free time. Keep in mind 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收益递减). Past a certain point, more hours of studying will be of little benefit. __4__ Protect both your free time and your school time carefully. If one starts to infringe (入侵)on the other, that is just the beginning of a long, slippery downhill slope.
4.  __5__ This way, you can co-ordinate(协调) your free time with theirs.
5.  Whenever possible, find social activities that take you off campus and away from your schoolwork.
A.  Balance is the key.
B.  Encourage your friends to follow your similar plan.
C.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be determined about this.
D.  Try not to affect other’s time and just focus on your own.
E.  You are better off spending this time with friends.
F.  You can spend more time on social life than on study.
G.  Read a few pages of your school book or do some quick chores, for example.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