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公众的科学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虽然我们的国家实力已经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但企业的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在生活中,面对“吃绿豆能治百病”、“碘盐防辐射”这些谬误信息,很多人难以辨别真假,一度出现疯狂的抢购风潮,引起了市场的波动.

(1)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公众科学素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6分)

(2)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高素质的国民,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浸染。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从社会历史观角度说明“重视公众科学精神”的哲学依据。(6分)

答案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公众科学素养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良好的科学素养可以使消费者避免盲从,科学理性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科学素养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影响企业技术进步,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6分)(答到两点即可)

(2)科学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3分,答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酌情给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公众是否具有科学精神,关系到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关系到社会的变革。(3分

题目分析:本题从经济、哲学两个角度考查科学素养的重要性。经济角度可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公众科学素养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科学素养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影响企业技术进步,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分析。哲学角度可从科学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等角度分析。注意结合材料。

点评:做主观题:第一步,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依据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和答题方向,可以通过设问中的关键词或者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第二步,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依据设问限定,审读材料,提取有效地材料信息。第三步,依据材料信息与设问限定,整合知识,组织答案。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