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新老市民共建共享融合模式”荣获由中央党校、民政部等有关部门组织评选的首届“中国社会创新奖”。宁波市外来人员100人以上的村(社区)都建立了社会融合组织,社会融合组织是由社区(村)党支部、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管理和协调,具有民间性、社会性、共建性、公益性、融合性等特点,立足新老市民共建共促共享,帮助外来人口尽快融入当地社会,成为新老市民交流沟通、政治参与、共同服务、组织动员和融合共进的桥梁和纽带。这一模式使宁波市外来人员实现了由“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到“新宁波人”、“新市民”的转变,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
简要分析宁波外来人员称呼的改变给我们的哲学启示。(12分)
(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称呼要与客观的社会现实相适应。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们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认识也必须与时俱进。
(3)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决定了人们对外来务工人员称呼的转变。(每点4分)
题目分析:本题注意审读设问,抓住设问中“哲学启示”,确定题型是回答方法论。抓住“宁波外来人员称呼的改变”确定答题方向。审读材料从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称呼要与客观的社会现实相适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称呼的改变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决定了人们对外来务工人员称呼的转变。是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点评:解答主观题要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就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和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