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 * 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中写到:“有昆仑山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据此回答题
小题1: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
B.认识对实践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
D.实践能够破除客观条件的制约小题2:不同时代的人,其改变世界的行动是有差异的,古人无论如何行动,“天堑”都难以成为“通途”,但今天人们却很容易让“天堑”成“通途”。这主要强调“行动”的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阶级立场性
D.社会历史性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1:
题目分析:该题考查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青藏铁路的建成说明人类是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故A观点符合题意,B观点错误,认识有正确错误之分,C观点错误,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D观点错误,实践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故答案应选A。
点评:该部分内容是唯物论的主要原理之一,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简而言之,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考生只要排除错误选项,答案便可得出,难度一般。
小题2:
题目分析: 该题考查实践的社会历史性,题干说的是古人无论如何行动,都不能成功,但今天人们却很容易让“天堑”成“通途”,所以说明实践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即具有社会历史性,故D观点符合题意,A、B、C材料均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D。
点评: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考生要注意对其三个特征区别开来,考生注意加强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该题的关键是古人和今天,也就说明人类的活动是受社会历史条件限制的,这样答案便可以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