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物体经凸透镜在屏幕上成清晰的像,若将黑纸遮去透镜的下半部,这时屏上的像将(  )

A.没有任何变化

B.变暗,但大小不变

C.上半部消失,下半部不变

D.下半部消失,上半部不变

答案

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下半部分挡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上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由于透镜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故亮度会减弱.

故选B.

问答题 论述题
综合题

(30分)2011年时值辛亥革命10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中 * * 党建党90周年,某班学生做了一个关于世界历史发展模式的研究性学习:

探究一:中国的传统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核,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

——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

⑴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政治传统的特点。(6分)

探究二:西方模式

就制度而言,在近代发展中,有两种不同的复杂组织特别重要——民族国家及系统化的资本主义生产 ……从由这两种伟大的转变所导致的生活方式而言,近代是一项西方的工程吗?对此问题,直截了当的答案一定是“Yes”。

——吉登斯《现代化的结果》

⑵依据材料,以英国为例,说明西方近代化的进程。(9分)

探究三:苏联模式

苏联经济减速的一个原因是,劳动力与自然资源的供应不断减少,这与斯大林时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斯大林时期人力和自然资源都可以大量获得。另一个原因是经济规模日渐扩大,其内容日趋复杂,这使中央计划一切的做法变得日益困难也愈来愈无效。不过也许苏联减速的主要原因还在政治方面的——苏联的工人、技师和科学家不愿意只是执行来自上面的命令,而不在决策过程中起作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⑶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苏联模式的特点。(6分)

探究四:中国的探索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还处在“ * * ”带来的重重困难之中,人们渴望着一股强劲的新风,吹散笼罩在前进道路上的浓重迷雾,什么是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严峻的现实和美好的理想需要所有中国人对这个重要命题做出回答,正在穿越历史三峡的中国航船期待新的领航者出现。

——《复兴之路》解说词

⑷根据所学说明“中国航船期待新的领航者”是怎样出现的?其为现代化建设提出哪些创见?(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