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读 “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土母质与土壤肥力的关联最密切

B.绿色植物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C.植物是土壤肥力的唯一来源

D.森林根系很深,树冠高大,直接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小题2:土壤有机质含量

A.亚热带森林地区温度高,植物生长量大,但土壤有机质低于温带草原地区

B.湿润地区微生物分解快,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干旱地区

C.江南丘陵水热条件好,红壤有机质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低于青藏高原寒漠土小题3:此图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共同性

D.统一性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小题1: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的作用密切相关,但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母质;森林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较少;故选B项。

小题2:土壤有机质多少与枯枝落叶多少及热量条件有关。温度较低的地方,微生物作用慢。有机质积累多,高温湿润的地区虽然生物的生长量大,但由于微生物活动旺盛,故土壤积累的有机质少。故A项正确。

小题3:图示反映土壤与其他自然环境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问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

今年1月15日,河池市环保部门发现龙江河拉浪水电站内出现死鱼现象,经检测水质重金属镉含量超标。27日柳江上游河段镉浓度超标达5倍。河池市、柳州市分别在叶茂电站、宜州市区二桥、三桥、洛东电站和柳城糯米滩水电站设置了多个削减镉污染的化学物品投放点。广西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30日召开新闻通气会称,龙江河镉污染应急处置取得成效,事态完全处于控制之中,下游柳江水质仍达标。

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教授张晓健介绍,事件处置措施主要使用的是“弱碱性化学沉淀应急除镉技术”,就是往江水里投放石灰以及聚合氯化铝。投放石灰提高受污染江水中的pH值,使水呈弱碱性,此时镉离子将以氢氧化镉细小颗粒沉淀;而聚合氯化铝能把这些细小颗粒混凝在一起,形成不溶于水的大颗粒沉淀。

(1)依据上述材料,请谈谈此次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

(2)污水处理小组成员向河水中投放生石灰,使水呈弱碱性,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水中的镉离子主要是可溶性氯化镉( CdCl2)离解形成的。它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使镉以氢氧化镉形式沉淀出来,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氢氧化镉是一种细小不溶性颗粒,随水流漂动,难以沉在河床底部,为此,小组成员还要投放聚合氯化铝,它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形成强吸附性的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镉被其吸附后,最终能沉于河床底部。请写出氯化铝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