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3月,万众瞩目的全国“两会”胜利召开 。“两会”肯定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制定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方案,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一 表1 2006年至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情况
年份 | 纯收入(元/人) | 比上年名义增长(%) | 比上年实际增长(%) |
2006年 | 3587 | 10.2 | 7.4 |
2007年 | 4140 | 15.4 | 9.5 |
2008年 | 4761 | 15 | 8.0 |
2009年 | 5153 | 8.2 | 8.5 |
2010年 | 5919 | 14.9 | 10.9 |
表2 2006年至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长情况
年份 | 生活消费(元/人) | 比上年名义增长(%) | 比上年实际增长(%) |
2006年 | 2829 | 10.7 | 9.1 |
2007年 | 3224 | 14 | 8.1 |
2008年 | 3661 | 13.6 | 6.6 |
2009年 | 3993 | 9.1 | 9.4 |
2010年 | 4382 | 9.7 | 5.9 |
(1)描述表1、表2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揭示两表之间的内在联系。(6分)
(2)围绕如何实现两个“同步”,请从生产和分配角度提几条合理化建议。(14分)
(1)表1反映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逐年增长,但城乡差距仍然存在;(2分)表2反映了“十一五”期间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逐年增长,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优化。(2分)两表表明经济发展是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长的基础。(2分)(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也可得2分)
(2)①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生产力;(3分)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分)③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分)④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3分)⑤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3分)(若答出加大财政、税收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提高效率,促进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也可得3分,但总分不超出14分)
题目分析:(1)概括图表信息,根据表头、数据、项目、小注信息加以概括。图表显示的是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的变化,与看到农村居民在这些方面的可喜变化,并指出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同时结合小注信息,看出我国城乡居民之间存在差距。(2)根据材料内容,明确两个同步是什么,提出合理化建议是措施类题目,回答怎么实现两个同步;回答的角度是生产和分配。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措施和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上具体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