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定 风 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篇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诗中的“风雨”是实指,也是隐喻。联系诗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喻意,并概括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莫听”表现了作者在风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态度,从而反映出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1分)“何妨”更小写出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更隐含了作者对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挑战。(1分) 

②风雨借自然界的风雨比喻和象征人生的坎坷。(1分)在常人所认为的悲喜之中,作者却认为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为虚无。这恰恰反映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人生态度。在遭受挫折时,不悲观失望;在境遇顺达时也不要沾沾自喜,要永远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和超脱。(3分)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