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伸张正义 做有正义感的人(6分)

一天,某市一位姓汤的女士,开一辆轿车到超市购物,一名歹徒乘机从车外伸手将车内的包抢走,汤女士受伤,歹徒随后飞快跑到一辆正在启动的摩托车边,跨上车飞奔而去。开车途经此地的秦先生当即加大油门紧追,与歹徒在公路上展开一场追逐战。最后摩托车因拐弯过急摔倒在地,歹徒也因此被抓获。

(1)歹徒的行为侵犯了汤女士的什么权利?(2分)

(2)怎样做才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人?(4分)

答案

(1)歹徒侵犯了汤女士的生命健康权和财产权。(2分)

(2)要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当自己遭受不公平的事情时,要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别人遭受不公平的事情时,能够见义巧为。(4分)

题目分析:

(1)根据题意,题中歹徒将汤女士的包抢走,侵犯了汤女士的财产权,汤女士因此而受伤,体现歹徒侵犯汤女士的生命健康权。

(2)做具有正义感的人可以遵循以下基本思路:首先自己要遵纪守法,自己如果违法犯罪危害他人,根本上讲是不具有正义感的;其他遭受不公平的时候,又分为自己遭受和他人遭受,自己遭受要运用合法手段进行维护,别人遭受要见义巧为。

选择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1)观察材料一,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4分)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我国最早的报纸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人孙樵撰有《读开元杂报》一文,有如下记述:“于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其略曰:‘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皇帝自东封还,赏赐有差;某日,宰相与百僚廷争一刻罢’。如此凡数十百条,未知何等书,有知书者自外来,曰此皆开元政事,盖当时条报于外者。樵后得《开元录》验之,条条可复(与《开元录》记载一致)。”(注:“开元杂报”这一称谓是后人所加,并非当时报纸的名字)宋代也出现了报纸,称“朝报”。宋人赵升《朝野类要》记载,“朝报……每日由门下后省编定,请给事判报,方行下都进奏院报行天下”。

(2)从材料二看,我国古代的报纸具有什么功能?为什么当时的报纸功能仅限于此?(6分)

材料三  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位,代表国民,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观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

——《国民日日报》发刊词(1903)

(3)材料三中,《国民日日报》的办报主旨是什么?这反映了什么时代风潮?(4分)

材料四 民国前期报纸上的广告

(4)材料四反映了民国前期报纸的什么功能?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现实?(6分)

材料五   2011年下半年,“微博卖土豆”成为网络热点话题。先后有陕西、内蒙古等地的农民通过微博发出求助信息,成功卖出了滞销的土豆。

(5)材料五描述的新媒体的作用,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