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0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话题引起某中学同学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就此展开了一系列探究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 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询,获取了以下数据:

表1 我国人口增长(单位:亿人)

 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
2000年12.727.75
2010年13.49.7
2020年14.43(预计)8.60(预计)
表2 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单位:万人)

 1995年1999年2005年2010年
人数520586681834
失业率2.9%3.1%3.6%4.2%
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材料二 同学们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了解到,在该城市中,有的活没人干,有的人没活干。

材料三 同学们通过探究还发现,本市存在着这么一个“失业怪圈”:家庭成员失业,导致家庭生活贫困,以至于家庭教育支出比重减少,形成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最终又引发贫困家庭新一轮的就业困难。

如果你现在加入该学习小组,请继续探究以下问题:

同学们所搜集的资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6分)

依据材料,请你为本次探究拟定一个课题并简要说明拟定该课题的经济学依据。(6分)

联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破解贫困家庭“失业怪圈”,政府应该怎么做。(8分)

答案

(1)①材料一主要说明了我国人口总量大,就业人口多,城镇失业人口在不断增加。(2分)

②材料二主要表明我国劳动者就业观念不正确。(2分)

③材料三说明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关系到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力的再生产,以及人的全面发展。(2分)

(2)课题:“扩大就业,保障民生”、“解决就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等。(2分)

依据: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较大,劳动力的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劳动者就业观念不正确,从而导致我国就业形势严峻。

②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扩大就业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每点2分)

(3)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②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③加强宣传,引导劳动者面向市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④组织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

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得8分)

题目分析:(1)材料信息题,材料一是图表,主要描述了我国的人口状况,劳动人口变化与失业情况;材料二是漫画,描述的是当前就业市场上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材料三是文字信息,描述的是失业带来的恶性影响。

三则材料都是围绕我国就业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有关情况展开,所以拟定课题时可以从就业与民生的角度思考;其依据一是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二是就业对民生的重要性、对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分别论证即可。

“事业怪圈”是指个人失业造成收入低,教育消费不足,劳动力素质无法提高,从而加剧失业这样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政府破解这一怪圈,必须首先发展经济,采取措施去增加就业,提高就业率,增加居民收入;其次,要加强对劳动者免费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再次,政府必须搞好宣传教育,转变劳动者的就业观念;最后,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劳动者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双选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