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试述大运河的开凿及其利弊。

答案

参考答案:(1)隋朝大运河。隋炀帝下令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分为三大段。中段包括通济渠与邗沟。通济渠北起洛阳,东南入淮水。邗沟北起淮水南岸之山阳(今江苏淮安),南达江都(今扬州)入长江。南段名江南河,北起长南岸之京口(今镇江),南通余杭(今浙江杭州)。北段名永济渠,南起洛阳,北通涿郡(今北京城西南)。大运河分段开凿,前后历时五年,全长两千余公里。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对东方和南方的统治,同时也是为了从南方漕运粮食和便利对东北用兵。大运河对中国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的统一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2)元朝时期。元朝建都在大都,大都的粮食要仰给于江南,为了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元朝重新凿通大运河。划直和修凿大都通往江南的京杭大运河以代替隋唐以来那条以中原洛阳为中心的旧运河,是元代整治大运河的目的和最终结果。这项工程由中央的都水监和各地的河渠司负责。1291年,部水监郭守敬建议,在金代运河的基础上开通惠河,自大都至通州,入于白河,总长一百六十余里,由通州即可沿白河到天津。这样,大运河便完全贯通起来了,北起大都,南迄杭州。这条南北直通的京杭大运河的贯通,对政治、经济、文化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一3题。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 * * 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 * * 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 * * 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左右皆——靡:退却

B.且相如贱人——素:本来

C.相如引车避——匿:逃走

D.吾念之——顾:不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请秦之咸阳为赵王寿/而蔺相如徒口舌为劳

B.徒慕君高义也/公视廉 * * 孰与秦王

C.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奏瑟/臣等不肖,辞去夫

D.廉君宣恶言君畏匿之/以秦王之威,相如廷叱之

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选取“廉蔺交欢”这个典型事件,肯定了蔺相如顾全大局和“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精神。

B.廉颇听到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话之后,大为感动,也很惭愧,立即负荆请罪,表现了他敬畏赵王、勇于改错的优点。

C.“绳池之会”上,作者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蔺相如反应机敏、蔑视强权、置生死于度外的形象。

D.文中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如蔺相如对敌和对廉颇态度的对比,廉颇对蔺相如前后态度的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