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苏诗写景动静结合,远近结合,很有层次感,试作分析。
(2)前人韦诗后两句与苏诗后两句相比,认为苏诗胜于韦诗,理由是“气势过之”。你同意这种观点?试说明理由。
答案
(1)、诗中一二句写远景,写开阔苍茫的原野景色;三四句写近景,交代时间已近傍晚,本来迷濛阴沉的天色更加朦胧;一二句写静景,草色青青,春阴迷离,三四句写动景,夜泊孤舟满川风雨凄迷,春潮乍起。整首诗的视角忽远忽近,点面结合,交叉变换,富立体感。
(2)、韦应物此时信步徐行,怜幽草,听黄鹂,正处在一种极其安静闲适的心境中。因而即使春潮春雨突然来袭,自也会和那个自横的野渡孤舟一样,处之泰然。而苏舜钦却处在行役途中,沿路胜景固然堪赏,而风雨潮生,孤舟晚泊,想到明日征程,情绪是难以平静的。韦写闲游,苏写旅况,重点既异,给人的印象也自不同,因而很难说这是由于诗篇本身的气势的强弱。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