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亚洲大小民族有1 000个左右,不同地区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文化,旗袍、和服分别是哪两个国家民族服饰文化的代表(   )

A.韩国、朝鲜

B.韩国、日本

C.中国、日本

D.印度、韩国

答案

答案:C

题目分析:日本的传统服饰是和服;旗袍旗袍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服饰设计师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点评: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刀。在日本有著名的 “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文诩,河东人也。父琚,开皇中为洹水令,以清正闻。有书数千卷,教训子侄,皆以明经自达。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每好郑玄注解,以为通博,其诸儒异说,亦皆详究焉。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其门生多诣文诩,请质凝滞,文诩辄博引证据,辨说无穷,唯其所择。治书侍御史皇甫诞一时朝彦,恆执弟子之礼。适至南台,遽饰所乘马,就学邀屈。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仁寿末,学废,文诩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经数年,盗者向乡人说之,始为远近所悉。邻家筑墙,心有不直,文诩因毁旧以应之。文诩尝有腰疾,会医者自言善禁,文诩令禁之,遂为刃所伤,至于伏床枕。医者叩头请罪,文诩遽遣之,因为其隐,谓妻子曰:“吾昨风眩,落坑所致。”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州县以其贫素,将加振恤,辄辞不受。每闲居无事,从容长叹曰:“老冉冉而将至,恐修名之不立!”以如意击几,皆有处所,时人方之闵子骞、原宪焉。终于家,年四十。乡人为立碑颂,号曰张先生。                                         《隋书•张文诩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晖远等莫不伏之推:推崇

B.文诩杖而归脚策:拄

C.文诩因毁旧以应之堵:墙

D.至于伏床枕顿:马上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意在不人以自致也②相如持璧却立

B.①唯所择。②与尔三矢,尔无忘乃父之志

C.①因其隐② 于是秦王不怿,一击缶

D.①州县其贫素②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四、(33分)

小题3: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5分)

(2)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5分)

小题4:上面的文言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张文诩的品德及学养?请简要概括。(5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