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5厘米时,所成的像(  )

A.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一定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C.可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因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2f>10cm>f,所以,10cm>f>5cm.

当物体距凸透镜5cm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B.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三)阅读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节选),完成11一13题。(10 分)

①自从小心翼翼地佩带上那枚白色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成了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假如一生可以被分成许多阶段,那么与北大的际遇,便是又一个新的开始。

②可不,是开始——开始做美得有点迷离的梦,开始对从未涉足过的世界进行探寻。当我在图书馆里一排一排落上了些许灰尘的书架间徜徉,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里的女孩,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启开了闪闪发光的仙宫大门。有时,并不急着翻检借阅,只在书垛给我留出的窄窄小径上慢慢地走来走去,以目光抚爱每册图书。中文的、英语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沉默的声音,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渐渐地,我的心情也变得和它们一样:沉静,愉悦,安详。

③就这样,简单而又美好地,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拂的窗口,透进一片纯洁的真理之光。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面目向我揭示和呈现,我开始思索,开始怀疑,开始摒弃,开始相信。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小题1:.作者在北大图书馆勤奋读书的目的是什么?(3分)

小题2:.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3分)

当我在图书馆里一排一排落上了些许灰尘的书架间徜徉,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里的女孩,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启开了闪闪发光的仙宫大门

小题3:.第③段中加点的四个动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