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设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6g铁与足量的Cl2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2NA

B.1.5molNO2与足量H2O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46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D.标况下22.4L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中总原子数为2NA

答案

A、5.6g铁与足量的Cl2反应生成三价铁,所以失去电子数为0.3NA个,故A错误;

B、1.5molNO2与足量H2O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3NO2+HNO3=2HNO3+NO,二氧化氮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mol,故B错误;

C、46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若全是二氧化氮含原子3mol,若全是四氧化二氮含原子数为3mol,所以混合物中含原子数3mol,即3NA,故C正确;

D、标况下22.4L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物质的量为1mol,若全是O2含氧原子数为2mol;若全是O3含氧原子数为3mol,所以

1mol混合气体所含氧原子数在2~3之间,故D错误;

故选C.

问答题

远处的钟声,为什么夜晚和清晨比白天听得更清楚。

“当、当、当……”我国首都北京和上海等很多城市里,都装有巨大的时钟,每隔一定的时间,准确地向大家报告时刻。

如果你离大钟的距离比较远,就会有这样的感觉,报时的钟声,夜晚和清晨听得很清楚,一到白天,就听得不太清楚了,有时甚至听不见。有人说:“这是因为夜晚和清晨的环境安静,白天声音嘈杂的缘故。”

这样的解释只对了一小部分,并不完全正确,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声音会“拐弯”。声音靠空气来传播的,可是声音有个“怪脾气”,它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笔直地“跑”,一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它就尽“拣”温度低的地方“走”,于是声音就拐弯了。

白天,太阳把地面晒热了,接近地面的空气温度远比空中高,钟声发出后,走不多远就拐到温度较低的地方去了。因此,在一定距离以外的地面上,听起来不清楚,再远,人们就听不见这个声音了。夜晚和清晨,刚好相反,接近地面的气温比空中的低,钟声传出后,就顺着温度较低的地面推进,于是人们在很远处也能听到钟声了。

(1)在你生活的环境中,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你能用一段话描述吗?

(2)唐诗中写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你能用上面的物理知识解释诗中描述的情景吗?

(3)在沙漠的酷热中午,一个人在远处大声呼喊,而在50~60m外的另一个人只看见其嘴动,却听不见他在喊什么,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如果在北方的冰天雪地,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