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作者是如何表达“静中生凉”这一意趣的?清作简要分析。(3分)

(2)第三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全诗赏析。(3分)

答案

(1)“静中生凉”是本首诗歌要表达的意趣,但这一意趣并未直接点明,而用“不是风”三字精妙点出。既然不是风,那么“微凉”从何而来呢?结合前面的月光、竹林、树阴、虫鸣等意象,可知所谓“微凉”不过是夜深气清,静中生凉罢了。这样表达增加了诗歌的曲折意味。

(2)①这一句运用了白描、衬托的手法,以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幅树阴密密,竹林深深,虫声唧唧的夏夜图。竹深林密,衬托出环境的清幽,虫鸣更见其静谧。②与下句形成因果关系,为下面表达“时有微凉不是风”,为突出静中生凉的主旨作铺垫。 (每点2分,只答手法,不能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得1分)

简析:全诗匠心独运的精髓在末三字。陈衍《宋诗精华录》评价此诗“若将末三字掩了,必猜是说什么风矣,岂知其不是哉!” 诗人勾勒出了一幅夏夜追凉图,其中有皎洁的月光,有浓密的树阴,有婆娑的竹林,有悦耳的虫吟,还有诗人悄然伫立的身影。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