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下列那种纤维()耐酸不耐碱。

A.棉

B.毛

C.麻

D.粘胶

答案

参考答案:B

阅读理解与欣赏

别踩疼了雪 

朱成玉

      (1)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雪的降临。

      (2)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3)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渴望见到它。 

      (4)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

      (5)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让人目不暇接。

      (6)女儿伸开手掌。但她马上发现,我们的手掌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无法承受我们的爱意,在手掌心里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7)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要反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8)女儿的话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9)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10)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会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她就是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

     (11)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阴,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都没有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的话。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呢;在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12)可是冬天,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13)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

     (14)雪花在天空舞蹈!

     (15)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16)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17)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18)那一刻,我看到全世界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类的心灵。

1、阅读全文,说出女儿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

                                                                                                                                                 

2、第(7)段加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揣摩第(9)段画线的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4、第(16)段的划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5、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6、文中第(10)段有妈妈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也有一位母亲给孩子留下了短信。这位母亲双膝跪地,双手撑地,用脊梁为她三四个月的孩子挡住了垮塌的房屋。在离世前她用手机给孩子留下短信:“亲爱的宝贝,如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读了这两位母亲的信,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实际作答。(50字左右)

                                                                                                                                                               

                                                                                                                                                              

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继19世纪的报刊和20世纪的广播、电视之后,1993年因特网开始向公众开放,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在我国,除传统媒体如《人民日报》等纷纷上网办电子版外,许多网站的新闻味越来越足,第四媒体正在崛起。专家们预言,10~20年内第四媒体的影响力将可能超过传统媒体。理由是,广播问世38年拥有5 000万听众,电视则用了13年,因特网只用了4年。

因特网作为一种媒体,优势十分明显:全球一网,信息无限,时效更快;文、图、动画、声音等合为一体;每个人可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发表意见,每一个新闻机构甚至个人都可以随时向全世界发布新闻。对于21世纪的第四媒体,有的专家这样描述——这是一张个性化的电子报纸,它是一个带超薄型大平面显示版的移动式网络计算机,不仅有图文声情,甚至扩展到三维空间,它以我为中心,按照受众的需要进行信息项目自主选择、组织。有的专家称之为“我的报纸”。

【 】,第四媒体还只是一个小弟弟。即使在美国它也还不能提供比印刷更多、更快的东西。多数公司只因为这是一个潮流才不得不坚持,一些小报已经停止了电子版。调查表明,关于克林顿绯闻的“斯塔尔报告”,只有22%的人是在网上了解到的。这说明因特网在现在的传播中并不占较大比例。有的专家认为,网络媒体应争取远距离受众,提供交互式服务,满足共性前提下的个性要求。有的专家则认为第四媒体首先要做的,是为争取到生存所需的关键数目的受众而努力。

“即使在美国它也还不能提供比印刷版更多、更快的东西”,这句话的意思是()。

A.“第四媒体”概念的提出,只是一时的潮流而已

B.在美国的各种传媒中,“第四媒体”的地位下降了

C.因特网的使用者有限,传统媒体仍是信息传播主渠道

D.因特网实际没有“信息无限”和“实效更快”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