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写出你的观点和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表一 近五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单位:万人)

年份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数量495559610680700
注: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在900万个左右,每年新增就业人员约1000万左右。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约1.7—2.1亿人。在过去的三年中约有300万人没找到工作。

表二 我国2013年的人才供需结构对比

 硕士及其以上本科毕业生大专毕业生
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19%47%35%
劳动力供给情况17%67%26%
表三 对3000名2013年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情况

首选地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城市西部和北部地区
74.8%25.2%2%
首选单位传统白领传统蓝领新兴
71%27%2%
⑴上述表格反映了我国就业状况的哪些特点?(6分)

⑵联系上述表格,假如你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你应如何实现就业。(6分)

答案

(1)表一反映了从2009年—2013年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但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我国总体就业形势严峻。(2分)表二反映了我国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硕士生及其以上毕业生的供给不足,本科生的供给过多,专科生的供给不足。(2分)表三反映了对学生的就业观念需要转变。(2分)

(2)①作为大学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②坚持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就业培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如果答到:在就业过程中,既要考虑自身的需要,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意向也可给分)

题目分析:(1)该题要根据不同的表格内容分别分析回答。表一反映的是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变化情况,体现的是我国就业形势严峻;表二通过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的供给与需求数据,反映的是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的现状;表三反映的是对学生的就业观念问题。(2)该题考查学生对如何解决就业问题的理解和运用,注意题中限制了解决就业问题的主体身份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学生回答的措施要符合设定的主体,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提高自身能力的角度回答。

选择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