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患儿8个月,于10月份住院,发热3天,呕吐、腹泻2天入院,大便每日 10余次,水样便,无腥味,尿少。查体:轻度脱水,心肺(-),大便镜检,WBC 0~1个/HP,患儿最恰当的诊断为

A.生理性腹泻
B.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
C.轮状病毒性肠炎
D.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
E.霉菌性肠炎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①患儿发病年龄为8个月婴儿;②秋季(10月)发病;③先有发热,继而呕吐,腹泻,典型水样便,无腥味,次数增多;④查体:轻度脱水,大便镜检,WBC 0~1个/HP,诊断为轮状病毒性肠炎。鉴别诊断:①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全身中毒症状重,大便呈海水样,有粘液。②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夏季发病,大便粘液样,大便镜检, WBC多数/HP。③真菌性肠炎:口腔常有霉菌感染,大便呈豆腐渣样。④生理性腹泻:见于6个月以下婴儿,大便次数增多,量少,生长发育正常,无脱水。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面题。

两栖类是由水中生活转向陆地生活过渡动物,对于两栖类的如何解释其登陆后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等一系列问题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相应的调节机制,因此其原始祖先采取了将卵产在水中,胚胎在水中发育,成体登陆(不能远离水域)的方式,这样两栖类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产生的代谢废物可以以氨的形式排出体外,这个方式一直保留到幼体,成体的 两栖类为适应陆上生活,由排泄氨转换为排泄尿素。

爬行类是真正地移居到陆地上生活的动物。为了适应陆栖生活,尤其是胚胎发育期中,要防止空气干旱而使体内水分蒸发,便在卵外面罩护上一层相当坚厚的外壳。可是这也同时妨碍了废物的排泄,而废物积累多了又会给胚胎带来毒害,因此其原始祖先以排尿酸或沉淀出尿酸盐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可以使正在发育的胚胎所产生的废物能够凝结成固体结晶无害地贮存在蛋内直到孵化,成体后的爬行类含氮废物的排泄随其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发生了改变,如生活在干旱地区的爬行动物为保存体内水分就保留了这个特征,而生活在水中或潮湿地区的爬行类,由于不怕体内缺水,其排泄的含氮废物的胚胎期的尿酸转为尿素。                      (佚名《两栖类动物》)

下面从文中筛选出的信息错误的一项是()。

A.成体的两栖类动物由幼体时排泄氨转为排泄尿素。

B.生活在干旱地区的爬行动物其排泄的含氮废物由胚胎期的尿酸转换为尿素。

C.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排泄氨或尿素。

D.氨、尿素、尿酸都是含氮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