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简答题

徐本禹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学生,当他看到有关贵州山区小学生学习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报道之后,下决心要去贵州帮助他们,为此它带领四位同学远赴贵州进行了二十多天的社会实践,并向孩子们承诺“明年我毕业了一定回来教你们!” 第二年春,徐本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本校硕士研究生。可此时的他却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是满足自己和父母的愿望继续读研,还是实践自己向孩子们许下的诺言?最终他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即使读不成研究生也要去岩洞小学当一名支教老师。徐本禹兑现了支教2年的承诺!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不仅如此,他的事迹被广为传播以后,一大批志愿者表示要接替徐本禹的工作,目前大石小学里还有5名志愿者坚守在那里。今年,徐本禹光荣地当选为中 * * 党十七大代表。

徐本禹的事迹感动着千千万万有良知的中国人。相信你读完报道也会有诸多感受,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徐本禹到贵州支教,帮助贫困儿童,说明他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徐本禹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别人,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到了提升。

(2)徐本禹兑现了支教2年的承诺,说明他信守承诺,是负责任的表现。

(3)他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最终决定即使读不成研究生也要去贵州当一名支教老师,表明:承担责任是要付出代价的。

(4)徐本禹光荣地当选为中 * * 党十七大代表,并成为新一届中央委员,说明承担责任,有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更多的是无形的回报。

(5)徐本禹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这种奉献精神是他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正因为有他们在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我们的社会才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

我们的态度: 徐本禹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积极承担对自己、他人、集体、国家、社会的责任。

填空题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