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对于下首宋词,理解不正确的是( )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注]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 * 白发征夫泪。
[注]燕然:内蒙古的燕然山。汉和帝永元元年,大 * * 窦宪大破北匈奴,曾采燕然山石,勒石记功而返。
A.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端着一杯浑浊的酒,想起;离家万里,敌人还未被打败,再加上满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声碎,又叫人如何能够入睡?将士们只能是愁白了乌发,流下了浊泪。
C.作者在这首词中,以借景抒情的方式,抒发边关将士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情怀。“羌管悠悠”句刻划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忧思益见浓重。“人不寐”二句,描摹 * * 战士的感伤之态,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的正是这种感伤之情。
D.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这样的境界在反映北宋那个王朝怯懦、外族凭陵的特殊的历史阶段上,是有典型性的。
答案

答案:C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

何谓文化向来狭义的解释,只指学术技艺而言,其为不当,自无待论.说得广的,又把一切人民大会堂的事都包括于文化之中,然别动物何以没有文化呢须知文化正是人之所以并于他动物的.其异点安在呢凡动物,多能对外界的刺激而起反应,亦多能与外界相调适.然其与外界相调适,大抵出于本能,其力量极有限,而且永远不过如此.人则不然.所以人所处的世界,与动物所处的世界,大不相同.人之所以能如此,(一)由其有特异的脑筋,能想出种种法子.(二)其手和足的作用分开,能制造种种工具,能遂行其计划.(三)又有语言以互相交道,而其扩大的即为文字.此人之所知,所能,可以传之于彼;前人之所知,所能,并可以传之于后.因而人的工作,不是个个从头做起的,乃是互相接续着做的.不像赛跑的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却像驿站上的驿夫,一个个连接着,向目的地进行.其所走的路线自然长,而后人所达到的,自非前人所能知了.然则文化,是因人有特异的禀赋,良好的交通工具成就的控制环境的共业.动物也有进化,但它的进化,无非是改变其机体,以求与外界相适应,这是要靠遗传上变异淘汰等作用才能达到目的的,自然非常迟慢.人则只须改变其所用的工具和其对付事物的方法.我们身体的构造,绝无以异于野蛮人,而其控制环境的成绩,却大不相同,即由其一为生物进化,一为文化进化之故.人类学上,证明白冰期以后,人的体质无大变化.埃及的尸体解剖,亦证明其身构造,与现今的人相同.可见人类的进化,全是文化进化.恒人每以文化状况,与民族能力,并为一谈,实在是_.个重大的错误.遗传学家,论社会的进化.过于重视个体的先天能力,也不免为此等俗见所累.至于有意夸张种族能力的,那更不啻自承其所谓进化,将返于生物进化了.从理论上说,人的行为,也有许多来自机体,和动物无以异的,然亦无不背上文化的色彩.如饮食男女之事,即其最显明之例.所以在理论上,虽不能将人类一切行为,都称为文化行为,在事实上,则人类一切行为,几无不与文化有关系.可见文化范围的广大.能了解文化,自然就能了解社会了.人类的行为,原于机体的,只是能力.其如何发挥此能力,则全因文化而定其形式. (选自吕思勉《中国文化史·绪论》,《中国通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本文的主旨在于_______.

A.解释文化的范围和重要性

B.强调人与动物的不同

C.突出人类社会的文化进化

D.证明遗传学家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