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积极推动国有经济发展。

材料一 1978年,国有企业开始改革,当时明确提出不搞私有化,但要改革指令性计划体制,发挥市场对国有企业运行的调节作用。国有企业的运行由完全受制于指令性计划,开始转为受计划与市场的双重调节。

  1992年,党的十四大终结了计划与市场之争,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终于挣脱指令性计划束缚而逐步走向市场。

  1994年,国务院启动了百户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济责任制、转换经营机制等,为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2003年始,国家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实行经营业绩考核与年薪制,以产权多元化为基础积极推进公司化改革,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企业完全进入市场。

  2003—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户数从15万户减少到14.5万户,中央企业由196家减少到117家。但国有企业在石油、电信、电力、军工等行业的比重达90%以上。国有企业获得长足发展。

  材料二 国有企业经济势力发展壮大的同时,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舆论苛责:长期重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但忽视国有企业的价值感召力、文化吸引力建设,社会声誉地位与经济地位不相称;企业自身诉求和公众需求时有不一致,重经济发展指标、轻环境保护、合规经营等方面需要进一步规范;没有责权明确的公共关系管理体系,部分企业与民众沟通不畅,时常因为减薪裁员、经营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陷入舆论困境。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6分)

(1)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国有企业应如何突破这种舆论困境?(6分)

答案

(1)1.由指令性计划调节转向市场调节,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

2.实行经济责任制、经营业绩考核与年薪制、转化经营机制等,不断加强国企内部经营管理,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

3.推进公司制改革,组建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制,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提高了竞争力。

4.推进国有资产布局调整,确保国有资产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国有资产布局进一步优化。

(2)1.国有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技术进步和改善经营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打造市场竞争新优势,为履行更多的社会职责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国有企业要诚信经营、合法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不断提高企业的价值感召力和企业文化吸引力。

3.国有企业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4.国有企业要积极执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参与重大工程建设,积极吸纳就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加社会公益事业,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为国计民生做出重大贡献。

题目分析:

(1)根据设问,探讨国企改革成功的原因,可以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领域进行探讨,宏观层面由计划向市场转变,适应市场要求;国有资产布局调整,确保国有资产占支配地位,优化国有资产布局。微观层面,国有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式转变,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造,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提高了竞争力。

(2)解读设问,国有企业突破舆论困境,等价于企业如何经营发展,关于企业如何进行发展,教材有明确的表述,即包括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能力,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竞争力;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但思路仅仅局限与此还不够,同时还要前后知识相关联,企业发展还要符合国家的科学发展观,转方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国企,积极配合国家宏观调控,吸纳就业,为国家就业问题作出贡献。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