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在中学毕业作文中,马克思以“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目标,并倾注了毕生精力实践上述理想。他在19世纪40年代取得的实践成果是

A.参与第一国际的创立

B.出版《资本论》

C.声援巴黎公社的斗争

D.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

答案:D

题目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马克思与恩格斯于1848年2月发表《 * * 党宣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符合题中给出的时间背景19世纪40年代的要求,A出现在1864年,B是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陆续出版,C发生在1871年,故答案选D项。

点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2月《 * * 党宣言》的发表,但这并不意味马克思主义的成熟和完善,在此后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还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比如在理论方面《资本论》的发表更加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在实践方面巴黎公社革命对其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其第一次成功的实践。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 ,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 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 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选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打点的词语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与欣赏

名言名句默写(20分) 

小题1: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小题2: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小题3: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小题4: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小题5:风急天高猿啸哀,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小题6: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小题7: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8: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9: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苏洵《六国论》)

小题10: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11:蜂房水涡,          。(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1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13:老当益壮,                       ,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14: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15: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16: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凭谁问,廉颇老矣,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17: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小题18:                 ,粪土当年万户侯。(毛 * * 《沁园春·长沙》)

小题19: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司马迁《报任安书》)

小题20:《诗》三百篇,                      。(司马迁《报任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