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注释①昆仑:传说中的仙山。②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岛。

(1)有人认为诗中“屠”字用得有异趣,试就此谈谈你的看法。(3分)

                                                                               

                                                                               

(2)刘克庄称此诗“识度高远”,结合诗歌,请简要说明此诗的“高远”。(4分)

                                                                               

                                                                               

答案

(1)“屠”字用得有异趣,使人联想到“杀”,以拟人手法形象描绘,清风满怀仇恨,视暑气为敌,只可惜力不足难以将其斩除,此字确实奇妙,表现了作者对暑旱酷热的极度怨恨,以此衬托热之烈。(3分)

(2)诗人憎恶暑热干旱,但诗歌并不囿于个人狭隘的情感,而是忧虑天下人们处于暑天旱热之中;诗人个人虽有清凉之处避暑,但他的愿望却是让天下的人们都能躲避暑天旱热之苦: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诗人的高尚胸襟。(4分)(如考生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唐家山作证

  相信所有国人都会为这一消息欢呼雀跃: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取得决定性重大胜利。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决定从11日下午4时起解除唐家山堰塞湖黄色警报。

  将近一个月了,唐家山堰塞湖,令多少人寝食难安——超过2亿立方米的水悬在头预!而束缚水的堰塞体呢,由支离破碎的碎石和粉细砂组成。如此脆弱的屏障,用危如累卵形容绝不为过——专家统计,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溃决的概率达到了93%!

  危湖高悬,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共和国领导人的心。胡 * * * * 5月26日深夜给正在四川前方指挥抗震救灾的国务院副 * * 回良玉打电话,要求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为除险情,温 * * * * 三次亲临唐家山堰塞湖坝顶指挥。“绝不能让一个百姓伤亡。”共和国 * * 对人民作出庄严承诺。

  与时间赛跑,与洪水争速。人们不会忘记,1500名解放军和武警水电官兵身负炸药向唐家山挺进的身影;人们不会忘记,风餐露宿坚守在坝顶的水利专家们黧黑的面孔;人们不会忘记,那条用汗水甚至血水挖出的深深的泄流渠……

  以人为本,民生最重,我们有决心,也有能力。唐家山抢险,肆虐的洪水完全按照我们的指挥棒在乖乖运行:6月7日7时,按计划第一股水流缓缓漫进泄流槽;9日晚,按预定计划流量达到81立方米/秒;10日7时42分,泄流槽流量按预定方案达到497立方米/秒;截至11日8时,库容降到了0.8亿立方米一一完全达到了安全容量!……

试结合文体特征和文章内容回答,本文开头一节有何作用?

答: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