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默写题

诗文默写填空。

(1)请将下列诗文默写完整。

①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②朝廷之臣莫不畏王,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关将士思念家乡,但因功业未建,有家难回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典诗词中意境纷繁,气象万千。请任意默写出古诗词曲中带有“风”字的两个连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②无限山河泪,__________________。(夏完淳《别云间》)

答案

(1)①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②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①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②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只要其中一句有“风”字即可)

(3)①今夜偏知春气暖

   ②谁言天地宽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人体中流动的红色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成分组成的全血。目前先进的医学技术强调的是成分输血,在临床使用上很多情况不需要全血,只采用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来治疗。因此,人造血液也不需要与全血成分完全一致。现在已有血浆代用品上市,血小板代用品也已经开始研究,目前许多国家着重于开发红细胞代用品。血液中红细胞最主要的功能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能携带氧气。如果能合成出负责搬运氧分子的血红蛋白,人造血液的关键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既然是救命的血,安全自然是第一需要。由于人造血液制备工艺中加入了病毒去除或灭活工艺,所以输入人造血液可以避免因血源污染而导致的疾病传播。此外,输入人造血液可以不必再考虑不同血型的匹配问题。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膜上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因为用血红蛋白组成的人造血不具有红细胞膜,没有抗原就不会与体内已有的抗体产生交叉反应,所以人造血适用于任何血型,人体不会对它产生排斥作用,可以真正做到“一血通用”。特别是在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医生只需直接为病人输入人造血液,而不必先检测患者是哪类血型,然后再费时去寻找与之匹配的血液,节约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人造血液的优越之处还在于它可以大量地制造,保障医疗用血的充足供应。以动物血红蛋白作为造血原料的人造血液,有丰富的原材料来源。我国目前研制的人造血液以牛血红蛋白为原料,而法国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一种名为海蚯蚓的沙滩小虫的血液也适合制造人造血液。另外,人造血液的一大优势还在于它能够长时间地保存。根据目前的技术条件,普通血液在专门的储存条件下只能保鲜42天,如果超过这个时间,血液就有可能变质,而人造血的保存期可以长达数年。以血红蛋白为基质的人造血液是红色溶液,冻干后为红色或暗红色粉末。如果有需要,只需将干粉状的人造血溶解在特定的液体中便可以向病人输注。由于不需要血型匹配,并且携带、保存方便,因此在发生战争或者大规模灾害时,人造血特别适合于紧急医疗救援。

小题1:下列对“人造血液”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造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成分组成的血液制品。

B.人造血液是人工制造的包含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的血液制品。

C.人造血液是人工制造的已经可以取代人体内的红色血液的血液代用品。

D.现阶段的人造血液可以用各种动物血红蛋白为原料大量制造,且能够以不同形式保存,充分满足医疗救助。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成分输血是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采用只含有全血中一种或几种成分的血液来治疗疾病的输血方式。

B.由于制造过程中加入了病毒去除或灭活工艺,因而输入人造血液可以避免因血液污染而导致的疾病传播。

C.目前许多国家已能够合成搬运氧分子的血红蛋白,所以人造血液的关键难题迎刃而解了。

D.输入人造血液可以不必再考虑不同血型的匹配问题,人体不会对它产生排斥作用,可以真正做到“一血通用”。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临床治疗采用人造血液,可以较为有效地避免目前时有发生的因输血而引起传染性疾病的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救治安全性。

B.目前先进的医学技术强调的是成分输血,随着人造血液技术的提高,今后在临床上将完全不必要再采用全血输血。

C.人造血液可以很好地缩短紧急救助时间,为挽救高危病人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时间,进而提高医疗救助效率。

D.因为人造血液可以大量地制造,不远的将来,人造血液也许会成为普通患者都可以输得起的放心血。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