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沃纳姆著《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巴黎公社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方面“过于老实”。当凡尔赛大肆屠杀革命人士的时候,公社寓于迂腐的仁慈而未对市内的反革命分子采取坚决措施。

——列宁《国家与革命》

材料三 

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 * * 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 * * 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个学说的作者,并概括材料一中“阶级斗争”学说发表的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公社 * * 的性质及失败的原因。(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结合”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6分

答案

(1)达尔文和马克思;(2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它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4分)

(2)性质:无产阶级专政 * * 。(1分)原因:当时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4分)

(3)从李大钊到陈独秀,马克思主义完成了从学术介绍向社会改造思想的转变;“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 * 的道路”的毛 * * 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 * * 理论。(6分)

题目分析:(1)“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分别来源于《物种起源》和《 * * 党宣言》他们的作者分别是达尔文和马克思,《 * * 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其意义可结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影响来进行回答。(2)考查学生对巴黎公社的认识和了解。依据“巴黎公社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方面‘过于老实’”并结合所学可知它的性质是无产阶级专政,第二小问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可结合课本所学从经济、组织、知道思想、历史经验几个方面来进行回答。(3)考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其中国化的过程。三次结合的时间“建党前后”“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依据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可知第一次的成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第二次是革命道路的转变,第三次是特色道路的形成。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