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岁暮①
[唐]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延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1分);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1分);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2分)。
(2)(2)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事(1分);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1分)。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1分);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1分)。
答反问、夸张也可。
(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描写(表现)手法、抒情(表达)方式。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是:(1)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的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特点,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2)(2)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3)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