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图为某岛屿简图,该岛屿盛行东北风,中部多山,降水大多在1 000 mm以上,

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较大,人口密度约400人/平方千米。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1: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A.东北部降水少,洋流

B.西南部降水少,洋流

C.东北部降水多,信风和地形

D.西南部降水多,信风和地形小题2:该岛屿最适合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种植园农业

B.地中海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小题3:如果计划在甲城建一个水泥厂,从保护城市大气环境考虑,厂址选择正确的是

A.城市的东南郊

B.城市的东北郊

C.城市的西南郊

D.城市的西北郊小题4:该岛屿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A.甘蔗

B.水稻

C.棉花

D.甜菜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A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分析。

小题1:,根据图示的河流分布判读该岛屿的地形:中高周低,在东北信风影响下,故东

北部为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而西南部为东北信风的背风坡,少雨;故选C项。

小题2:结合当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该岛屿位于加勒比海,受热带气候影响,

且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故适宜发展热带种植业农业。

小题3:根据当地盛行东北风,水泥厂为大气污染型企业,应布局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故选C项。

小题4:由于该岛屿地处热带,故适合的经济作物只有甘蔗,选A项。

填空题
综合题

(26分)物价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国际局势等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  1850-1920年英国物价指数变化趋势表

——赵吉庆:《工业化过程中物价变动的历史趋势及其对策》

材料二: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三:建国后至1978年前,我国的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在政府的指导下,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某市大米价格0.139元/斤,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20几年这价格几乎没变。

1992—1994年物价上涨幅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特别是食品类和服务项目的价格上涨最为明显。据当时的报纸记载,“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

——白杨《改革开放30年我国物价的发展》

(1)依据材料一,指出1850—1920年间英国物价指数变化趋势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3—1920年英国物价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29—1932年美国的物价变化情况。 面对这一物价变化,美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的?(8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前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稳定的原因。 1992—1994年我国物价为什么会大幅上涨?(10分)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政府干预物价的认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