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材料二:江苏综合创新能力一直位于全国前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江苏拥有自己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还很少,创新绩效较低。据此,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的新江苏精神,使江苏经济发展出现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资源投资向科技依托,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的良好趋势。
材料三:目前江苏创新创业创优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但“三创”活动仍然受到体制、政策、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如把冒尖者视为“冒失”,把打破常规者视为“异类”,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愿冒险;民众性创新创业的机制尚不完善。
材料四:2006年9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禁入的领域外,民营经济亦可平等进入。这条措施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这条措施利用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机制,可以激发民营企业的投资创业积极性。
(1)结合上述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谈谈江苏为什么要大为弘扬“三创”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照材料四,针对材料三中的问题从经济常识、政治常识角度就如何激发社会活力各提一条建议,并简要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不同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有不同作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三创“精神是江苏改革创新实践和经济社会发晨的产物与要求,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弘扬三创精神,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对于推动江苏改革创新实践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略”(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例: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企业员工既以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又以自己的专利、新技术入股获得收益。这体现了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道理。这一建议的实行可以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活动。这体现了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道理。这一建议的实施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汇聚群众的智慧,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