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出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注:本诗写于1925年,诗人回到魂牵梦萦的祖国,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政治腐败、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的中国,有偶见西单龙坑南端一臭水沟有感而作。
小题1:填空 闻一多,本名家骅,现代( ),( ),爱国民主战士,( )派代表。代表作品有,《死水》( )。
小题2:“死水”在作者笔下有何特点?
小题3:结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说说“死水”的象征意义。
小题4:作者对“死水”有着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小题5:诗的结尾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结合全诗理解这句诗的含义?
小题1: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新月《红烛》
小题2:“死水”凝滞不动,肮脏腐臭,没有生机。
小题3:“死水”象征了他所看到的政治腐败、军阀混战、生灵涂炭,黑暗罪恶、完全没有生命力的旧中国。
小题4:作者对“死水”有着强烈的厌恶愤恨之情,作者先在开头刻画了死水的形象:满是污秽,凝滞不动,成为垃圾场的形象,展示了死水形象的特征。接着作者却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白沫、珍珠、笑声、歌声等美好的形象,用绿、锈、织、蒸、酵、飘、叫等动词从反面对死水的死气腐臭加以刻画,用粉饰美化的骗局让人们对死水有更清楚地认识。
小题5:首先用一句明确的判断揭示前面所刻画的“美丽”景象是一个骗局: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接着作者提出改变这个世界的设想建议:交给丑恶来开垦,“丑恶”正是和前面的“美好”相对的,那么美的既然不美,丑恶的当然也不丑恶,那么“丑恶”应该象征了革命,作者希望用彻底的变革来改造这个世界,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1922年,诗人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去美国留学,尝到了华人被凌辱、歧视的辛酸。1925年,诗人怀着一腔强烈爱国之情和殷切的期望提前回国。然而,回国后呈现在他面前的祖国却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景象——军阀混战、帝国主义横行诗人的感情由失望、痛苦转至极度的愤怒。诗歌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全诗共分五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表达了诗人对“死水”一般的旧中国腐败现实的激愤之情。“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的第三、四句“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写出了诗人面对“死水”,继失望而产生的恨极心情,表现了诗人激愤中饱含着对美好事物的殷切希望。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节),诗人对“死水”进行了细致描绘,具体形象地揭露出了旧中国腐朽颓败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旧中国憎恶、愤怒、嘲讽的感情。诗人用色彩鲜明、形色美好的“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珍珠”等来描绘污浊、肮脏的死水,犹如给恶魔穿上了精美典雅的外衣。这是用虚假的美来反衬真实的丑,以美写丑,更鲜明地表现出死水的腐臭本质,同时也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嘲讽意味。
第三部分(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诅咒现实,迫切希望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丑恶开垦出的世界,只能更丑恶,但丑恶到极点,就有可能会产生转机。因此,这最后两句,既包含着诗人对旧中国的绝望,也包含着对新中国的期望和向往,包含着诗人迫切希望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尽管对诗人来说,这种期望在当时是非常朦胧的。
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他强调要具备“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全诗5节20行,每一行都是9个字,且每节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色彩的语词和物象,并以词藻的绚丽多彩反衬了内容之丑,使“死水”的面目越显可憎可厌。全诗5节,每节都是4行,每行都是9个字,既有外形的整齐感,又有内在的韵律感。《死水》为建立新诗的格律和形式作了严肃的卓有成效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