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中国国家 * * 胡 * * 在第六十四届联合国大会上表示,中国将继续参与和推动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维护地区金融和经济形势稳定,促进地区金融合作和贸易发展。

材料二: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研制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地区,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材料三: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9月2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国家 * * 胡 * * 出席并发表了题为《共同缔造普遍安全的世界》的重要讲话。明确承诺中国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不参加任何形式的核军备竞赛,将继续把自身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将继续为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作出努力。

问题一:以上材料与当今世界的哪两大主题相关?(2分)

问题二:联合国成立于哪一年?今年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多少周年?(2分)

问题三:根据材料二我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是什么?(1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有什么意义?(2分)

问题四:召开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的原因和意义何在? (2分)

问题五:结合两则材料,运用课本知识分析中国应如何才能承担起大国的责任?(2分)

答案

问题一:和平与发展(2分)

问题二:1945年;42周年;(2分)

问题三:目的:为了维护和平与国家安全;意义: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3分)

问题四:原因:核威胁严重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全。意义: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共同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分)

问题五:中国要坚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要加强国际的合作与交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南南合作、南北对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写到其中任意两点都可2分)

题目分析:问题一能够分析三则材料发现,材料一提到了经济发展,材料二、三提到了核武器,因此三则材料反映的是当今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问题二中提到的联合国成立年限与二战结束的时间相一致;中国经过努力终于在1971年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三可以从中国自身安全方面来考虑;问题四从世界的安全与和平方面来回答;问题五需要写出中国在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发展方向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8分)

泣红

潘国本

日子就是路。过日子,就是人在走一条路。

他叫周祖福,不过,我更想称他周先生。6岁时,父亲过劳病故,从此靠母亲当佣做“女红”糊口。日子够艰辛了,偏偏他又喜欢需要财力支撑的书画,偏偏他又精细、聪颖,想干出番事业。他的路,很不好走。他将自己比拟为一只嘴角出血的杜鹃,再前缀一个“瘦”字,瘦鹃在啼血。那时他还在读中学,居然一个月写成八幕大剧《爱之花》发在《小说月报》上,文前署名,已是“泣红”——文字未到,愁苦已在。

做了老师后,少年情窦点开了活泼秀丽的女生周吟萍的心扉,郎才女貌,爱得死去活来。可是,再深的爱,怎敌得过殷实富户对一个穷酸书生的鄙薄?最后,只留下宝黛那样的残局。“紫罗兰”是周吟萍的英文名字,之后他办的刊物叫《紫罗兰》,他的文集叫《紫罗兰集》,他的花园叫“紫兰小筑”——他这样啼血!

这样的身世,决定了他的缠绵悱恻,决定了他属于“哀情巨子”,他成了“鸳鸯蝴蝶”里的主角。他购得苏州一个废园,辟出周家花园,畜养绿毛老龟,移植五人墓畔义士梅,伺候白居易手栽的槐树古桩。这个人,吝啬的上帝,只给了他这样一副弱骨柔肠。

也是这个人,当日寇虎视中国时,仍然爱国情挚,坚持正丈和善良。他写下《亡国奴日记》《祖国之徽》等,并与21个文人一道发起文艺界同仁“团结御侮”的宣言。

日本人来了以后,那样的文章没地方发了,但积压的忧愤和才华仍在。他在找可走的路,找上了水石、花木盆景,一条独特的宣泄蹊径,居然也给世间亮出了一位“大师”。先生开创了以历史名画为蓝本、构筑神情俱妖的立体意境先河,又结交苏州盆景名家,切磋琢磨,突破套路,注入文化灵魂,形成粗扎细剪、活泼细腻的苏派风格。上海举办中西莳花盆景大赛,先生两次夺魁。

这样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大气磅礴和暴风骤雨成了社会主旋律。待他蓦然回首,一些旧体制过来的朋友已调整了视角和步履,有了新业绩。而他旧学太多太深,转不过身来,自觉与时代有了距离。我想象他,像只惊兔,呆在窟中,敏感而胆怯。虽也得到了政府的许多关怀和看重,他的一花一木也端坐大雅之堂,接受公众的深爱和赞赏。但即使他谨慎作文,小心做人,依然不时见到报刊揭他伤疤,说他不是。他畅想着融入洪流,大干一场,实现“要他海外虬髯客,刮目相看郭橐驼”,但他觉得还是退避三舍,置身事外比较明智。他也像一只特爱惜羽毛的瘦鸟,就这样,仍有《花前琐记》、《花前续记》等相继出手,且篇篇清丽可诵。这“瘦鸟”,柔情似水,且有关癖,即使池中金鱼也另取爱称:“珠帘卷”、“眼儿媚”、“玲珑女”……先生的境界很理想,可以说他给花木、水石的浇灌,是生命,做着做着,他自己也成了一盆高雅而脆弱的盆景。先生其实清楚,他不是山,不是江,不可能雄伟或者奔腾,他只是枫林雅集外的一条涓流,半窗晴翠间的一只瘦鸟,或竹海饮马,或孤山樵归。

这样又到了“ * * ”,他当然成了“革命对象”。1968年8月20日,他再次站到批斗席上。批斗延续到午后,高而瘦的他,体躯失衡,两脚发抖,脱肛下坠又趁火打劫袭来,他右手下意识地伸向患处,顶了一下那阵难耐的疼痛,没想到右手还握着红宝书。就这个动作,他被定为“罪大恶极”和“十恶不赦”。

那天,他回到家中,古木伤残,花草呻吟,原先塞满古董的一排大柜七倒八歪,空空如也,一生收藏的珍贵书籍和手稿——这也是他的命根之一,早成灰烬。院外广播震耳,大幅标语越过院墙,直闯院内。能见的路口全被塞死,两天后他投了井。

他用得最多的名字,是周瘦鹃。

泣红,本来是他的一个笔名,不幸成了他的宿命。

(节选白2010年4月6日《文汇报》,有删改

小题1:请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过日子,就是人在走一条路。

(2)他自己也成了一盆高雅而脆弱的盆景。

小题2:结合全文,说说本文为什么取名为“泣红”而不是“纪念周瘦鹃先生”。(4分)

小题3:作者在文中把周瘦鹃分别比作“惊兔”“瘦鸟”“盆景”“涓流”等,分别揭示了周先生的什么特点?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6分)

小题4:请简要说说最后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多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