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制度建设上的第一个行动就是进行“营改增”的税制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税收弹性系数变化情况、中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表1:中国税收弹性系数变化情况

 “九五”期间“十五”期间“十一五”期间
GDP增长率(%)8.38.811.2
税收增长率(%)11.415.521.8
税收弹性系数1.371.761.95
注:税收弹性系数=税收增长率/GDP增长率。若税收增长率小于GDP增长率,即税收弹性系数小于1,则纳税人整体税负减轻。

表2:中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20世纪80年代2000年2005年2010年
0.21~0.270.40.4630.469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指标。0.3以下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材料二 有关专家指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与减税密不可分,当前需要“放水养鱼”,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居民的消费能力,释放经济的增长能量。

材料三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国家实行结构性减税的重头戏,但是它的推行却困难重重,像酒楼做出的一桌饭菜,成本要素的价格是隐蔽的和不稳定的,税务部门要对一个服务产品的增值额进行核算很困难。为此,国家把上海作为先行试验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采取“分档分行业税率”等具体措施加以落实,使这项改革在曲折中得以前进。

(1)结合材料一,请对我国的税收弹性系数和基尼系数作出简略判断。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实现“收入倍增计划”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3)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你对“营改增”的认识。

答案

(1)①从“九五”至“十一五”,我国税收弹性系数逐步增大,纳税人税收负担过重。②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基尼系数越来越大,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2)①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根本途径。②减轻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实施减税,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直接提高居民的收入。③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促进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

(3)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尽管对服务业征收增值税有困难,但“营改增”最终还是得到推广,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在曲折中前进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营改增”把上海作为先行试验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广,做到了从特殊性中总结出普遍性,再用于指导其他地区的税制改革。③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营改增”采取“分档分行业税率”的措施,抓住了正确解决改革难题的关键。

第(1)问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要注意综合运用“表头”“表格”和“注”,概括出两个系数的变化趋势及其反映的问题。第(2)问,应围绕“收入倍增计划”,结合材料一、二的信息,“整合”实现收入倍增的根本途径和减轻税负、缩小收入差距等具体措施。第(3)问,可依据材料三中的“困难重重”“先行试验、逐步推广”“‘分档分行业税率’等具体措施”等信息,在“唯物辩证法知识”范围内寻找教材落脚点,并将哲学原理和材料信息有机结合起来。

材料题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宋朝王安石的一首绝句《元日》。

请回答:

(1)“元日”是我国的哪一传统节日?

                                                                                                                                                            

(2)“爆竹”里的填充原料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

                                                                                                                                                             

(3)“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贴春联。相传贴春联的习俗始于唐朝,假如有个唐朝商人要印制大量春联去卖,他只能用什么印刷术去印刷?如果他的后代到宋朝仍然卖春联,他就多了一种什么印刷术?

                                                                                                                                                             

(4)在这个节日里,如果宋朝城市居民要去看戏、听书、看杂耍等,他可以去什么娱乐场所?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