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恩格斯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活动。”

材料二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 * 党宣言》

材料三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法兰西内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史实指出为什么圣西门等人没有看到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活动?这对圣西门等人的思想主张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时,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怎样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所提及的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什么?上述使命中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公社“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巴黎公社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是资本主义由盛转衰的分水岭。你对此的看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当时工业革命还未完成,资本主义还未充分发展,两大阶级的茅盾不是十分尖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暴露得不充分;无产阶级尚在成长过程中,不成熟。圣西门等人没存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活动。圣西门等人的思想具有空想性,不能指出工人斗争的根本道路和科学的社会发展规律。

(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时,随着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开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经济危机爆发,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更加尖锐;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历史舞台,斗争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科学的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正确道路。

(3)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消灭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核心内容:发展社会生产力。

(4)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由公民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社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维护劳动者的利益。这充分“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5)这种观点错误。①19世纪70年代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发展时期,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法国的资产阶级统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②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主要是因为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卖国,对内 * * 人民革命,即民族矛盾引发阶级矛盾,导致发生革命。③19世界末法国经济仍然继续发展,也说明了巴黎公社并没有敲响资本主义的丧钟。

单项选择题


所给出的图、表、文字或综合性资料均有若干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请开始答题:
文字资料一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据海关统计,浙江省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床垫、寝具及类似品出口额从2004年的11.50亿美元上升到2009的31.44亿美元,占出口额的比重从11.4%上升到13.7%,上升2.3个百分点。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纺织企业(即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下同)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上升。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20.05亿元,占销售产值的30.7%,不仅比2006年提高3.3个百分点,而且比制造业高4.4个百分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体系测算,2009年,浙江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32.38,比2004年上升50.55点。
纺织业生产、销售增长速度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但利润、利税增幅明显快于制造业。2004~2009年,浙江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幅分别为12.8%和12.9%,比同期制造业平均水平分别低2.9和2.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利税额年均增幅分别为118.4%和29.3%,比制造业平均水平分别高86.6和6个百分点。

浙江省规模以上纺织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2004~2009年)

指标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综合经济效益指数81.8389.7298.79109.27123.82132.38
总资产贡献率(%)8.178.518.699.3710.9212.09
资本保值增值率(%)105.33110.77125.80105.53110.67122.59
资产负债率(%)71.0369.8166.3564.9261.5459.43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1.861.982.122.362.752.78
成本费用利润率(%)0.761.592.043.564.324.79
全员劳动生产率(元)161051891823324284893392237703
产品销售率(%)94.6496.0995.3696.9597.2397.03

2009年,制造业实现出口交货值( )亿元。

A.285.65

B.133.44

C.274.18

D.305.46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

艺术操作是艺术创造才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艺术意象的生产过程中,艺术操作一方面是意象形成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又赋予意象以最终的形式符号,将意象孕育的成果物化为现实的可传达的艺术品。表面看来,艺术操作纯然是一种外在的技艺,实际不然。在艺术家准备操作时,心中的意象不一定已经非常清晰、完善,靠着操作运动,意象才逐渐鲜明、完整并得以最后定型、完成。郑板桥讲他画竹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霜气皆浮动于疏枝密枝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非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胸中之竹”之所以不同于“眼中之竹”,是因为经过了艺术家的意象孕育和改造,这一目了然;而“手中之竹”又不同于“胸中之竹”,则常为人忽视。其实,这是艺术家把心中孕育的意象用艺术操作加以表达并且用特定形式符号将之凝定下来。因此,不能轻视艺术操作,它是意象孕育的继续与完成。

艺术操作是意象创造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深化,人们应当重视艺术操作中的技能,因为所有的艺术操作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离不开特定的技能的。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艺术操作就是艺术技能的运用与发挥。

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由于其形式符号及传达媒介的不同,各有不同的操作和技能。对于外行,由于不能掌握其操作技能,就不可能进入艺术的创作过程,即使有了“胸中之竹”,也变不成“手中之竹”。因此,操作技能是艺术创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然而,如果离开艺术意象的创作过程,孤立地追求操作技能,就会沦为匠艺。如一些广告画,就技能角度看,是符合“画”的要求的,然而缺乏艺术不可少的灵气,所以算不上真正的艺术。这就涉及艺术创造中“技”与“道”的关系问题。

这里所谓的“道”是指艺术创造过程中自由无碍、充满生气的最高境界。操作技能经过长期训练,娴熟自如,艺术家就能将它们化为自己的血肉,与对象世界亲密无间,从而进入“道”的自由境界。《庄子》记载孔子见佝偻者承蜩(知了)就像捡东西一样简单,便问其道。佝偻者答曰,他是经过长期的技能锻炼,并专心致志,从而达到这种境界的。在这种专注状态中,粘知了仿佛不需要技能,只需要粘就行了。这就是技、道合一的境界。这个思想在《庄子》的另一个故事“庖丁解牛”中也体现出来。它告诉人们,主体在技能之中,是可以探索到“道”的真谛的。也就是说,主体在技能的操作中,是可以体悟、把握“道”并进而达到“道”的。

“技”与“道”是相通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道”可以通过“技”体现出来,“技”也可以在高度娴熟时达于“道”。通过长期刻苦锻炼而达于“道”的技能,能将心中所感受的立即转化为手中所操作的,这就是古代书画理论所讲的“心手相应”。心与手之间达到了这种自由和谐,也就意味着消除了“道”与“技”的界限。一切优秀的艺术家毕生所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艺术创造的至高境界。

(摘编自《美学原理》,蒋孔阳主编)

小题1:下列关于艺术创造中“技”与“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操作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离不开特定的“技”。

B.不同门类的艺术各有不同的“技”,如绘画和文学创作的“技”是不同的。

C.“道”是艺术创作的至高境界,郑板桥绘画的“胸中之竹”属于这一境界。

D.长期刻苦训练并专心致志,能使“技”转化为“道”,即“技”“道”合一。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意象形成、将意象孕育的成果物化为现实的可传达的艺术品都和艺术操作密切相关。

B.“手中之竹”是艺术家把“眼中之竹”用特定形式符号凝定下来的成型的作品。

C.艺术操作是意象创造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深化,是意象孕育的继续与完成。

D.一些广告画缺乏艺术不可少的灵气,原因之一就是离开了艺术意象的创作过程。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操作既是一种外在的技艺,也是意象逐渐鲜明、完整并定型、完成的凭借。

B.《庄子》中记载的粘知了的佝偻者和解牛的庖丁都进入了“道”的自由境界。

C.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主体只要操作和发挥就可以体悟、把握并进而达到“道”。

D.“心手相应”是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家毕生追求的一种艺术创造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