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①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补充注释】①红颜:指年青的时候。②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③卧松云:隐居。④中圣:曹魏时徐邈嗜好饮酒,他将清酒称为圣人,浊酒称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的意思。⑤清芬:意为高风亮节。

小题1:从整首诗的构思角度入手,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感情的?(3分)

                                                                                  

                                                                                    

                                                                                    

小题2: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主要表现手法?请选取其中一种做简要分析。(3分)

                                                                                  

                                                                                    

                                                                            

答案

小题1:首联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之情;(1分)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酒月中,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揭示出“可爱”之处;(1分)尾联归结到对孟浩然的“敬爱”,把他的高雅比为巍峨峻拔的山峰,令人仰止。(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言之有理亦可)

小题1:对比、用典。(或指出一种即可)(1分)如“对比”中的“红颜”对“白首”,概括了孟浩然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孟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1分)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1分) 

或:对比、用典。(或指出一种即可)(1分)如诗中的“高山”一句用了《诗经》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让人产生联想,(1分)突出了令人肃然起敬的孟浩然的高大形象。(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言之有理亦可)

诗歌赏析:

韵译: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评析: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终因小人谗毀,被赐金放还。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首联即揭出“吾爱”二字,亲切挚恳,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孟夫子”,点出所爱之人,扣紧题目。孟浩然比李白长十二岁。年岁既长,襟怀磊落,生性潇洒,诗才又特出,自然令李白仰慕钦敬,所以才以“夫子”相称。“夫子”非章句腐儒,那是作者鄙夷不耻的。这是对孟浩然倜傥旷放生涯的赞誉。果然,下面使补充道:“风流天下闻”。

接下来二联,作者集中笔墨刻画这位儒雅悠闲的“孟夫子”形象:“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红颜”对“白首”,当是概括了孟浩然漫长的人生旅程,“轩冕”对“松云”,则象征着仕途与隐遁,象征着富贵与淡泊。前者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后者虽有人表示倾慕,但未见有几人能守本持一。孟浩然不同。他拋弃了功名富贵,便安心林下,终日与劲松白云为伍。自少至老,心志如一。这里,一“弃”,一“卧”,准确生动地描绘出孟浩然对人生所作出的抉择。其欲摆脱世俗羁绊的高风亮节,其迷恋山水的自得之貌,呼之欲出,形神毕现。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这一联写孟浩然闲居无事,日以饮酒赏花为乐。前一联作纵向勾勒,此一联则作横向铺染,纵横反复,详尽描绘了孟浩然的隐士风流。谢榛《四溟诗话》曾谓,“红颜”句与“迷花”句,“两联意颇相似”。其实,李白的描写是各有侧重的。醉酒迷花,亦是李白乐为之事。写此,意在突出孟浩然的洒脱不拘。同时,也愈益显出二人的灵犀相通。

尾联在赞誉对方时发出由衷的喟叹:“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以“高山”喻对方,流露无限慕敬之情,又与首句呼应;“安可仰”,翻进一层,以己之惭愧不如进行反衬。这就自然逼出结句——对孟夫子,自己只能徒然向他清幽芬芳的人品拜揖。这是礼赞,这是天性率真的诗人向自己爱慕的人坦露出的赤诚。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