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 * * * 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庄严承诺:“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而今,这种承诺正在一步步地落实。在“十二五”规划里,在2011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从经济富裕、社会公平、良好心态等关乎百姓生活的细节处,列出了“幸福清单”的一连串关键词:民生奔跑、新增就业、稳定均衡、两个同步、收入分配、五年增寿……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哲学依据。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发展理念,适应了新世纪我国取得巨大济建设成就、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之后的新期待、社会发展的新要求。(2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正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体现和落实。(3 )正确的价值观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活动具有促进作用。“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党和政府顺应人们追求幸福与尊严的崇高价值取向这一必然趋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所作出的正确价值选择,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