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图为“某海域示意图”,该海域常年盛行西北风,图中序号表示洋流。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1:图中所示可能是(  )

A.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

B.北半球中高纬大洋环流

C.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

D.南半球中高纬大洋环流小题2:该海域(   )

A.①洋流流向为自西向东

B.②洋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C.③洋流的性质属于暖流

D.④洋流利于渔场形成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题目分析:

小题1:根据题中“常年盛行西北风”,可以判定环流在南半球。结合图示洋流在40°S以北地区。所以D项正确。

小题2:结合上题结论,图中洋流在南半球,①洋流的形成主要受东南信风的影响。②洋流自北向南流,属暖流;③洋流是西风漂流,南半球西风漂流是寒流;④洋流自南向北流,属离岸寒流有利于下层海水浮游生物的上升,利于形成渔场。D项正确。

点评:该题所给图形非常“简单”,看似容易,但是所考查内容涉及气压带风带、洋流性质以及洋流分布规律等,属于“简约而不简单”的综合性试题,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能力。

填空题
问答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今年汛期,一些地方仍然没有摆脱内涝和汛旱共存的局面。面对巨大的淡水资源缺口,大量的宝贵雨水资源却白白流失。据报道,除去径流流失、自然蒸发,北京可利用的雨水量达2.3亿立方米。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北京共拦蓄雨水7000多万立方米,但是城区年利用雨水只有1200余万立方米,仅相当于城区1天的市政水用量。一方面是淡水资源匮乏,另一方面汛期城市内涝却不断上演。

材料2


淡水资源短缺,也是发达国家面临的头疼问题。为此,很多发达国家都在探索雨水资源的收集再利用,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展现的新理念、新技术给我们以启迪。在日本东京部墨田区,大街上随处可见名为“天水尊”的雨水桶和名为“路地尊”的地下雨水罐。“天水尊”里的水平时用于浇灌花草、洗车、擦窗户;“路地尊”里的水既可以用压水机抽出来,也可以与其他的水利设施连接,作为水循环的一部分,储备水源。
雨水资源收集再利用的理念和技术,也是上海世博会上最靓丽的景色之一。比如伦敦案例馆中的“零碳馆”,整个建筑北向的屋顶被绿色的景观植被覆盖,下雨的时候屋顶的雨水收集系统开始工作,对屋顶植被进行灌溉,这些植物不仅仅作为装饰,还是中和碳排放不可缺少的角色。

材料3


今年汛期,我国南方遭遇的持续强降雨,让很多城市再次陷入“逢雨必涝”困局。而就在此时,同样遭受多次暴雨袭击的江西省赣州市却安之若素。这一奇迹的背后,得益于900多年前北宋时期在此修建的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而更神奇的是,900多年前的这个福寿沟已经兼具雨水蓄积功能。福寿沟是一个主次分明、排蓄结合的排水网络。福寿沟与沿线众多的池塘连通,组成了排水网络中容量很大的蓄水库,以调节暴雨流量,减少下水道溢流。平时又可利用蓄水养鱼种菜,其作用延续到现在。900年前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雨水资源化与防汛抗洪、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汛期的雨水资源对我们来说是个宝,而用好这个资源完全可以从我们身边做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半月谈》

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原理,分析我们如何处理好防汛抗洪和雨水资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