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7分)

蜗牛(甲)  苏轼                    蜗牛(乙)  苏轼

中弱不胜触,外坚聊自郛。            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

升高不知疲,竟作粘壁枯。             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

注:①郛,外城;这里用如动词,引申为“庇护”之意。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解读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都写到蜗牛相同的习性和癖好——“升高”,也写到其相同的结果——“粘壁枯”。

B.甲诗抓住蜗牛内质柔弱、外有坚壳的特点来写,蜗牛就靠这层外壳保护自己。

C.乙诗突出蜗牛“腥涎”不多的特点,隐含着作者对它同情和怜悯的心态。

D.两首诗是诗人看到壁上高处枯死的蜗牛,睹物兴怀之作,寄寓着诗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小题2:你认为诗人笔下“竟作粘壁枯”的蜗牛形象有何象征意义?就表达效果而言,你认为哪一首诗更好?请结合这两首诗作具体分析。(4分)

答:                                                                            

                                                                               

答案

小题1:C

小题1:蜗牛用来象征现实生活中一味钻营,一心攀爬,追求功名利禄而不得善终的人。第二首表达得更好。理由如次:1、第二首从“腥涎”入笔,较之从外壳入笔,更能突出蜗牛的丑陋形象;2、“腥涎”能更好地呼应第四句中的“粘”字和“枯”字;3、“腥涎”本身可作为一个喻体,用来比喻肚里的一点点墨水,本来只可自我消遣,偏要不自量力,拿来作向上爬的资本;“不知回”比“不知疲”更显出执迷不悟的丑态。

第二首是苏轼的改定稿,说第二首更好应该是定论。如果认为第一首好,能说出“外强中干”之类理由,可酌情给分。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