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材料一 为了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2013年政府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扩大内需、保增长;二是调结构、上水平;三是抓改革、增活力;四是重民生、保和谐。

材料二  为了扩内需、保增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实行结构性减税。中央银行多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盘活资金,刺激消费。政府加强食品医药安全检查,让老百姓放心消费。政府投资4万亿元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老百姓安心消费。政府采取措施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的生活消费,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材料三  政府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型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就业中的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用于促进就业,把高校毕业生放在突出位置。

(1)试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政府“扩内需、保增长”的合理性。(10分)

(2)请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说明促进就业的必要性。(8分)

(3)结合材料,分析政府在“扩内需、保增长”和促进就业方面是怎样履行国家职能的。(8分)

答案

(1)①扩内需、保增长,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增加有效供给,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拉动消费。(2分)②降低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盘活资金,促进生产发展,鼓励消费。(2分)③减免税收,让利于民,让人民获得更多的实惠,有利于刺激消费。(2分)④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人民的后顾之忧,有利于人民放心消费。(2分)⑤充分实现就业,有利于增加人民的工资性收入,促进消费。(2分)

(2)①就业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促进就业有利于劳动者通过劳动为社会增加财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2分)②增加就业有利于减轻社会保障的压力,减轻社会负担.(2分)③充分实现就业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通过就业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2分)④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实现就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化解各种矛盾,有利于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2分)

(3)①重民生、促和谐,干方百计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体现了国家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3分)②扩内需、保增长,实行政策性减税,调低银行存款利率,加强医药食品监管,发展中小企业以促进就业,是国家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履行经济职能的体现。(3分)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2分)

题目分析:(1)该题以政府“扩内需、保增长”工作的提出与实现为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主要是根据材料二中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上概括其合理性,抓住关键字眼论述相关原理。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资金、税收、社会保障、就业等角度具体分析其措施的合理性。

(2)促进就业的必要性,回答为什么要实现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论是该题的主要参考点,学生可以对就业的意义分层解释,从不同的方面加以解读。

(3)该题以政府在扩内需、保增长、促就业中的做法为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政府的职能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对应材料内容分析体现的政府职能,主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等角度回答。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