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

材料一 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根据科学论证评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需投入17 500亿元,将通过以下五个渠道筹集:按“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由企业承担;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通过价格杠杆疏导部分治理成本;地方政府加大民生领域“煤改气”、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等的政策支持力度;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加大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

材料二 2014年2月20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了中国首份《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调查数据显示,以百分制计算,公众对生态文明的总体认同度、知晓度、践行度得分分别为74. 8分、48. 2分、60. 1分,被调查者中70. 7%的人认为政府和环保部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主体。而公众的参与和压力对政府制定环境政策和法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是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曝光和叫停的催化剂。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会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阐释公民应如何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12分)

答案

(1)①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给有关环保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3分) ②按“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由企业承担环保费用和通过价格杠杆疏导部分治理成本,会增加企业污染成本,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将会被淘汰,促使企业更加关注环境保护,积极承相社会责任。(4分) ③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讲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给企业增加了新的投资机会。(4分)④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加大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将刺激企业的环保积极性。(3分)

(2)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2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公民应树立公民意识,积极建言献策,推进政府制定环境政策法规的科学化、民主化。(3分)公民应正确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对环境违法行为等监督举报,促进相关部门改进工作,维护国家和公民的利益。(3分)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4分)

题目分析:

(1)考生在回答本题时,一定要牢牢扣住材料和设问的指向。扣住材料中的国务院中治理雾霾的措施,扣住设问就是对企业的生产的影响。首先考生可以明确的是国务院治理污染的计划给环保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其次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来说,国务院出台的按“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由企业承担环保费用和通过价格杠杆疏导部分治理成本的措施,会增加其经营成本,淘汰部分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给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促使企业的发展;最后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将刺激企业的环保积极性。

(2)考生回答本题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我国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设问的指向是阐释公民应如何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考生在回答时可以我国的国家性质入手说明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然后分别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角度分析说明;其次可以在通过这些途径参与政治生活的时,应该坚持的原则的角度分析说明。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