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隆重举行。广州某校高二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展开了以“透过亚运看文化”、“透过亚运看环保”的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材料一:第16届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经过激烈的竞争,最后 “粤剧花旦”被正式采用。下图是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标志的原型取自粤剧脸谱,标志传神地演绎了花旦唱念间的飞扬神采和眼神回转的动人瞬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标志设计表达了广州亚运会不仅成为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也将为国内外来宾展示独特精彩的岭南文化活动。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过程对文化创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设计理念给了我们怎样的辩证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材料三:亚运会是促进亚洲各国和地区体育运动交流和进步、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盛会。广州亚运会是对志愿者服务的全面检验,也是一次绝好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亚运志愿者以“一起来,更精彩”为口号,为前来竞赛、观看比赛和旅游的中外人士提供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应急救助等一流服务,集中展示了中国志愿者的风采。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面对世界各地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汇,你认为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如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文化创新必须要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立足于广东社会文化生活的实践。②文化创新必须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活动标志设计融入粤剧等岭南文化特色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正确的把握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体现了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设计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创造主体作用。

(2)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融合了中国艺术特色和国际设计风格。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标志的设计取自粤剧脸谱,演绎了传统戏剧的神采,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实现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树立了创新意识。

(3)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各国文化差异。②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③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④主动向客人宣传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解答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爬山虎

储成剑

     ①从我办公室的北窗望出去,是一幢老房子,墙壁上布满了爬山虎。多年以来,这些爬山虎一直伴随在我的身后,我竟从未认认真真地打量过它们。而今天抛开案头杂务,信步走到窗前时,我的视线却在无意中与这片植物牢牢纠结在一起了。

     ②我对爬山虎的突然关注完全缘于一种诧异——它们仿佛昨天里还是绿茵茵的一片,转瞬之间怎就成为一片枯藤和败叶了呢?那些随意伸延的枝蔓,就像老人青筋蜿蜒的手臂,有的依然努力抱墙而憩,有的则已颓然挂落,在秋风中瑟缩摇晃……

     ③这还是爬山虎吗?我的心里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苍凉。在我的印记里,爬山虎似乎总是以一副昂扬的姿态呈现的。有多少文人墨客颂扬过爬山虎啊!有人说它们执著坚韧,有人说它们不畏艰险,有人说它们奋发向上……所有的赞美都不无道理,这样努力向上攀缘的生灵,自然可以充当人生的楷模。可是现在,当我不经意间和这深秋的爬山虎对视的时候,我却无法从它的身上获得一丁点的鼓舞,油然而生的除了哀怜,还是哀怜。

     ④我哀怜爬山虎,是因为就在这一瞬间,我忽然发现它实在是一种缺乏主见的植物。固然,它的卷须是那样执着和坚定,攀登的确是它义无反顾的姿态。但作为藤本植物的爬山虎, 它注定了总是要依傍他物的。倘若它失去了所有的依附,生命中的一切攀缘就会变得寸步难行。

     ⑤我哀怜爬山虎,是因为就在这一瞬间,我忽然发现它实在是一种低贱卑微的植物。是的,它的清丽典雅曾经让我赞叹,那幢老房子亦曾因它的装饰而绿意盎然。可是现在,失去爬山虎繁枝茂叶的掩饰,那些墙面的残缺和污垢终于暴露无遗了。原来,为了借助墙体而攀缘, 它一直都唯唯诺诺地为墙体掩饰着所有瑕疵和缺憾啊!

     ⑥我哀怜爬山虎,是因为就在这一瞬间,我忽然发现它实在是一种毫无立场的植物。我不否认,它那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也曾让我无限敬慕,为之倾倒。可它的一生分明是毫无立场的,为了抵达更高的地方,无论是山岩、树木、墙壁、篱笆……只要能够依附,只要能够助它攀缘,它就紧抱不放……  

     ⑦无法独立,委曲求全,不择手段……爬山虎的这些“做派”实在令人沮丧。我忽然想, 也许“向上”未必就是生活的必由之路。生命的丈量,除了高度,还有宽度、厚度,更有自由度、诚信度……更何况,当爬山虎决定依附于某种可依之物向上攀缘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吗?

                        (选自2008年11月5日《扬子晚报》)

1.用文中的词写出作者对爬山虎有新发现时的心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第5自然段中“唯唯诺诺”这一词语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义,在第7自然段的横线上写上一句能体现主旨的话,不超过2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篇新意迭出的咏物散文。阅读以后,它对你的人生态度有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