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楚江怀古(其一)①[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②。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③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④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①晚唐诗人马戴因直言被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写下《楚江怀古三首》。②楚丘:楚地的山丘。③广泽:广阔的大水面。④云中君:云神。“云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
(1)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3分)
A.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结合全诗,分析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和作者抒发怎样的情感。(3分)
答:
(1)A (2)全诗运用借景抒怀的表现手法。(1分)描写在深秋薄暮时节,诗人泛舟于洞庭,见到残阳西下,水阔山青,听到树上猿啼,江流声声,不禁引起了对屈原的缅怀,(1分)因“云中君不见”而“竟夕自悲秋”。凭吊屈原,追慕先贤,实则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借以表达自已愁苦忧伤的心情。(1分)(点明借景抒情,追慕先贤,怀才不遇全给分)
(1)A 项和本诗都是感伤自身不遇。B出韶光易逝C无奈之情D同病相怜的感慨。
(2) 借景抒情。秋风遥落的薄暮时分,江上晚雾初生,楚山夕阳西下,露气迷茫,寒意侵人。这种萧瑟清冷的秋暮景象,深曲微婉地透露了诗人悲凉落寞的情怀,入耳的是洞庭湖边树丛中猿猴的哀啼,照眼的是江上飘流的木兰舟;诗人泛游在湘江之上,对景怀人,屈原的歌声仿佛在叩击他的心弦。“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一句写听觉,一句写视觉;一句写物,一句写己;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诗人伤秋怀远之情并没有直接说明,只是点染了一张淡彩的画;广泽生明月”的阔大和静谧,曲曲反衬出诗人远谪遐方的孤单离索::“苍山夹乱流”的迷茫与纷扰,深深映照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撩乱彷徨。夜已深沉,诗人尚未归去,俯仰于天地之间,沉浮于湘波之上,他不禁想起楚地古老的传说和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
诗人描写了洞庭湖的风景,凭吊屈原,抒发了自己羡慕屈原的情怀,表达了自己苦闷忧伤的心境。全诗借景抒怀,凝练深挚,情真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