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92~2013年G省经济发展若干指标
项 目 | 1992年 | 2008年 | 2013年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2447 | 36796 | 62163 |
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贡献率(%) | 17.9 | 57 | 69 |
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 | 0.6 | 1.8 | 2.9 |
市场化程度(%) | 26.0 | 77 | 79.8 |
(1)请简要概述材料反映的经济信息。 (3分)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制度原因。(9分)
(1)1992~2013年,G省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加,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贡献率、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G省已经进入相对成熟市场经济阶段,但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还有一定差距。(3分)
①坚持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不平衡多层次的生产力发展水平(3分);②坚持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调动了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3分);③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调动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分)
题目分析:(1)图表描述题要注意图表的标题和注释,并把图表中所列的每一项描述清楚,同项(类)的要进行比较说明,还要透过图表给定的数据和经济信息进一步揭示其反映的实质问题。从图表中可得,G省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加,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贡献率、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已经进入相对成熟市场经济阶段,但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2)分析我国取得这些经济成就的制度原因,图表中“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贡献率(%)”涉及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不平衡多层次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涉及我国的分配制度,坚持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市场化程度(%)”涉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调动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这三个方面组织答案,原理结合材料阐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