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温 * * * * 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命题出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实践和认识及其辩证关系。[思路剖析] 实践是指人能动的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队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中,人们才能获得直接经验,并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达到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而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获得的直接经验,是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还表现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和认识的目的。人民群众的实践,也是检验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标准,这正是题干中“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据此分析,D选项正确,其它选项可以很容易判断为干扰项。[必背考点] 实践和认识及其辩证关系。[应试对策] 实践和认识及其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部分的重要原理,经常以各种方式命制各种考试题。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的重点内容,而实践和认识及其辩证关系更可以被称之为重中之重,所以,考生在复习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