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述“媒介进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案

参考答案:

在当代社会,媒介技术的发展及其引起的巨大社会变化是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关于“媒介进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存在着以下三种不同的观点或立场:

(1)技术决定论,在技术决定论者看来,技术是一种按自身逻辑发展的独立力量,它虽产生于人的需求,但它一旦成为气候,便很容易脱离人的控制而成为脱缰野马,因而,技术的后果内在于技术而不取决于人的意志。同时,技术塑造人类发展而不是服务于人类的目的,一种技术产生以后,人和社会在享受它提供的有限“自由”的同时,更多地是处处受到它的限制:人必须被动地适应技术条件或技术环境的制约,按照技术的逻辑改变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甚至是观念价值体系。

(2)社会决定论这种立场的核心观点:技术起源于社会生活,产生于人的特定的价值的需求。没有人的社会需求,就不会有技术,这表明了人对技术的主体性:人是技术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同时,技术不仅仅是工具和手段,它们也是伦理、政治和文化价值的体现,而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则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最终的决定作用。从社会决定论的立场来看,中国的四大发明终究没能发展成影响力巨大的工业技术,恰恰是社会制度决定技术的最好例证。

(3)技术与社会互动论无论是技术决定论还是社会决定论,都有把一方的作用绝对化的倾向,在对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看法上,互动论更能够全面地反映这种关系的实质。互动论者认为科学技术与社会政治是相互区分而又紧密联系的交互作用关系;科技作为生产力对社会政治具有推动和决定作用,而社会需要是技术的源泉与动力,政治和经济制度也反过来制约和决定技术。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来观察技术发展与社会变革,我们也会发现二者处于辩证互动的关系之中。

①技术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它通过推动经济成长改变社会利益关系和利益结构,掌握新技术的阶层属于新生产力的代表,随着其实力的上升,会与旧的制度发生矛盾,并要求实现社会变革。根据梅赛尼的研究,技术引发社会变革有两个途径:创造新机会、产生新问题。前者引发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后者推动新的制度转型。因此,技术发展引发社会变革是必然的,关键是建立一种通过技术发展来推动社会进步的良性机制,把技术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②社会制度与社会形态对技术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任何技术都有它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这里既包括社会需求,也包括文化价值的导向;社会制度和政策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保障和约束,并在技术及它的社会结果之间起调节作用;新技术蕴含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善用则善,恶用则恶,其可能性能否实现及实现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存在的社会条件和制度环境。 

归根到底,技术是人类的主体活动的创造物,人如何利用和控制技术,社会占有结构、所有制关系如何,也反过来规定着技术的特点和性质。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我们对媒介技术的考察。

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野艾

史小溪

多风而温馨的春天一过,陕北高原便进入漫长的干旱季节。高原在热浪中沉重地喘息,可野艾还是在这季节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了。

野艾,亦叫艾蒿,野生在田畔、沟壑、荒坡、路边及那些潮湿的河谷洼地,陕北高原广阔纵横的土地上,到处遍布着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迈着散漫的步子,你走过田畔、山坡和荒野,立刻会感到空气中流荡着清新的苦香。风顺着山谷舒卷地自由自在地弥漫,你不由得停下脚步,掐一枝野艾,闻闻,会像第一次才发现似的小声叫出声来:呀,好香!

然后,把它轻轻放在手中珍爱地搓揉着,流连忘返地在那儿久久徜徉。

这是和奇花异卉不同的一种独具风流的苦香。

高原上的农人们和野艾有着相濡以沫的感情,他们祖祖辈辈一遍一遍重复着那些与野艾有关的古老浓郁的风俗和那些充满神奇奥妙的事情。

初夏的端阳节,野艾仅一尺来高,还带着春天的鲜嫩、水灵,细长的羽状叶片披一层银灰色柔毛,在东南风中姗姗摇曳。黎明,人们便兴冲冲地从河畔、坡地拔些挂着露珠的野艾带回家——在住宅门墙上方交叉悬挂,驱祭五毒,共禳不祥。人们还要早早叫起自己的孩子,到河边清洗双目,给耳缝间别枝艾叶。“端午不夹艾,蚂蚁夹老赖。”这是高原上老幼妇孺尽知的俗语,“老赖”在当地泛指男性的睾丸。还要给女孩子脖颈间项链似的用五色彩线系一香包,香包里包有五谷、铁屑、艾叶诸物,寓意消除祸患,躲避蟊蠹危害之灾高原人以自己不可改变的信念,倾注于野艾一种神圣而忠厚的笃爱。野艾燃烧的烟能驱蚊蝇。从五月起,农家就开始束些粗糙的艾绳了,以对付那些厌恶的饕蚊。那艾烟袅袅地带着芳香,带着农家和谐袒露的夜话走进梦乡。野艾更可入药,当地有“艾可配百方”之说,民间偏方以它营血,暖子宫,祛寒湿。将艾叶晒干捣碎而成艾绒,中药针灸时用来治病。荒僻偏远贫穷落后的陕北高原古来缺医少药,农家便祖传盛行多种艾的秘方:小孩疝气、腹部疼痛、不良撮口习惯,皆用艾绒加麝香或大蒜在有关部位灸疗。赤痢白痢,则用艾叶加生姜和少许红糖煎服医治……

许是野艾的强悍功能,才使高原人赋予它一身钟灵毓秀之气吧。

时令跨入六月的高原,长空青蓝、透明,太阳开始火焰一般燃烧。庄稼旱得几乎无望了,农人们便到处捕捉金龟子。那是一种铜绿色的大甲虫,在夏天旷野上轰炸机般地飞舞,有时会在夜晚嗡嗡地闯进家来。

一把捉住,即选择最亮红酷烈的晌午,把艾绒粘其背上点燃,然后放飞,任其翱翔上苍。那金龟子因受着艾火煎熬,会没命地腾空而起,越飞越高,在空间留下一道道虚光。这艾绒点燃的火,称天火,他们托金龟子向上苍传递神秘的“天火”讯息:老天爷,慈悲受苦人吧,整个地面已燃烧得无法生存,连不畏干旱和饥渴的艾蒿都再难忍受了……古老淳厚的高原人,永远传递着这无望和未卜的寄托,又那样充实和顽强地活着。

整个漫长燠热而干旱的炎夏过去以后,高原便进入连绵多雨的秋的节气了。秋天的潮雾野马般地奔驰,显影似的洇出山野播种小麦的农人和耕牛。野艾在这时开始开花了,蕴藉着伟大的厚爱和成熟,微微弯曲的枝头挤满细密而小俏的米黄花序,扩散温馨,苦香,和着秋风唱着自己的热恋和礼赞。站在高原上凝望这派大自然景象,会使人许许多多的联想自由自在驰行,会使人的视觉和心灵都产生一种至高无上的愉悦。

啊,田畔、沟壑、荒坡、洼地、路边的那些野生野长的苦香的野艾,尽是为着博大、自由和高贵的土地而开放的,也为高原人的那种与世固有的贫瘠、辛酸、艰涩和祥和、安乐而开放。繁衍在陕北高原上的农人们永恒不息地爱着这郁郁葱葱随处可见的野艾。

问题:

(1)根据文意,说说高原人重复哪些与野艾有关的古老风俗和神奇事情。(4分)

(2)结合文中对“野艾”的描述,谈谈你对“独具风流的苦香”的解释。(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