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我们的党定名为“中 * * 党”。我们党的纲领如下: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 * * ,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材料二:由于中国现时的社会……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由于现时中国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他民主分子,由于中 * * 党的强大存在,并由于现时的国际条件,便规定了中国革命在目前阶段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                       ——中共七大 * *

材料三: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共十八大 * *

请回答:

(1)材料一应是哪次党代会通过的 * * ?这次会议选举了党的哪一中央领导机构?(2分)

(2)材料二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什么?这次大会在何地召开?毛 * * 在此次大会上作了哪一著名报告?(4分)

(3)材料三中的“改革开放”开始于哪次会议?农村“改革”最早开始于何地?材料三的表述第一次出现在 * * 中应该是哪一年?(3分)

(4)材料四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十八大 * * 的新内容。请举出它在民族政策领域的体现。(1分)

(5)从 * * 的发展变化中,你能看出党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任举一点即可,2分)

答案

(1)中共一大(1分);中央局(1分)

(2)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他民主分子(2分,写不完整给1分);延安(1分);《论联合政府》(1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安徽凤阳小岗村(1分);1992年(1分)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

(5)与时俱进(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酌情给1-2分)

题目分析:(1)1921年7月中 * * 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 * * 党。 “一大”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领导工人运动,对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规定或要求。“一大”选举的党的领导机构为中央局。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 * * 党的诞生。

(2)注意材料信息“现时中国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他民主分子”。根据所学知识,19922年中共二大召开,二大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和对象,指出:当前的中国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力量之一;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前途是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这次大会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3)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也是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它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精神。

(5)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中 * * 党从民主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完善,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科学给现代人带来了令人忘乎所以的物质力量和享乐,但是把科学知识同时夸张为解释一切的精神力量和思维方式,则又带来许多始料不及的危险。从根本上说,“现代”并非由反抗神权、反抗皇权和封建制度以及生活世俗化和商业发展造成的,而是由科学的物质力量和科学化思维的普遍化造成的。假如没有科学和科学化思维,政治和经济改革只能改变部分社会关系和习惯,但不太可能改变人类存在的命运,不可能使人们换一种活法。事实上正是依靠科学,人们才有了另一种力量、另一种思维、另一种知识,政治和经济革命正是因此获得巨大能量去做各种改天换地的大事情,否则——以反事实的历史陈述去说——只能进行一些表面的改革,而且很可能难以维持人们对社会改革的兴趣和热情,比如说人们可能很快就觉得反神权、反封建也没什么意思,只不过是不疼不瘁的换换口味;同样,商业革命也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导致工业革命,假如没有科学技术的伟大发明,市场规模终究是微不足道的。科学技术造成了现代物质生活,而科学化知识观念造成了现代精神生活。

  正因为科学知识通过技术获得物质力量上的证明(这是最好的证明)而又似乎能够永远发展,因此非常适合产生一种新的人文幻想和精神寄托。大多数现代思想家和大多数现代普通人一样想象着:既然科学是不断发展的,那么在科学的帮助下人类有可能逐步解决所有需要解决的问题。追求普遍必然的知识本来就是人类的一种心智倾向,而科学有着最好的证明(所以是“最好的”,是因为没有比物质证明更强的证明),难免就被看做是知识的典范。当然人们一般并不认为科学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直接手段。相信强硬的科学主义观念的人并不太多,因为有所谓tobe推不出oughttobe,事实知识推不出价值决定的问题。但人们通常也会在比较弱的科学主义意义上认为科学是任何一种可能的知识的榜样,于是,人文知识被认为应该尽量成为科学,尽管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所不同,但科学的方法被认为应该尽量使用到人文社会知识中去,而且科学方法是比人文思想自身的艺术方法更具权威性的方法。

  这是个逐步导致极大错误的微小错误。在社会和生活领域里显然有一些方面的事情比较容易被“科学地”描述,比较容易按照科学的方法处理成差不多能够“科学地”理解的知识,而另一些方面的事情则无论如何难以搞成科学可以接受的知识。既然我们决心优先考虑和听从那些比较容易科学化的社会知识,无形中就等于认为那些比较容易科学化的社会知识是更重要的知识,它所包含的问题是更重要的、更根本的、更应该优先解决的问题,甚至会以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带动或代替其他问题的解决。典型的倾向就是相信经济发展和技术发展是比其他问题更重要的问题,并且以为人类生活的各种问题可以通过经济和技术发展去解决。(选自赵汀阳《关于命运的知识》)

1.下列各项陈述中,对“科学知识有着最好的证明”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知识有直观性,可以通过技术把知识物质化,因此容易得到最好的证明。

B.科学知识通过技术获得物质力量的证明,而物质证明比其他方式的证明更强更有说服力。

C.科学知识通过技术获得物质力量的证明,这种证明比其他的知识更直接更有功效。

D.科学技术造成了现代物质生活,这种物质生活最容易感知也最容易得到精神的寄托。

2.下面陈述科学和科学化思维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假如没有科学和科学化思维,政治和经济改革不可能完全改变社会关系和习惯。

B.商业革命也只有在科学技术伟大发明的前提下,才能够真正导致工业革命。

C.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非常适合产生一种新的人文幻想和精神寄托。

D.也正是依靠科学,人们才得以维持对社会改革的兴趣和热情,才能使社会不断进步。

3.结合本文内容,给本文拟一个提问式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曾说过这样的话:“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终于认识到,妇女生活和儿童生活是与国际政治和经济体制同等分量的事情,艺术和生活美感是和福利、金融和失业同等重要的问题。”请结合本文内容,对这句话作简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