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7分)小郑同学对烧煮食物的某种固体酒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她的探究过程吧!

【提出问题】固体酒精是固态的酒精吗?

【查阅资料一】酒精,学名乙醇,化学式为C2H6O,熔点为-114.1℃,沸点为78.5℃,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得出结论】小郑认为固体酒精不是固态的酒精,她作出该判断的理由是:           

【实验探究Ⅰ】

取少量固体酒精置于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固体酒精完全燃烧后,蒸发皿中残余了少量白色固体。

【提出新问题】白色固体究竟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二】

由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硬脂酸钠作为凝固剂,酒精填充在硬脂酸钠骨架间隙中,即可得到固体酒精。固体酒精在较高的温度下燃烧可发生反应:(1)硬脂酸钠可完全转化为硬脂酸和氢氧化钠:(2)硬脂酸和酒精均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探究Ⅱ】请你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用铂丝蘸取该固体在酒精灯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固体中含有Na+
将该固体置于足量蒸馏水中。固体全部溶解。固体可溶于水。
取少量②所得溶液,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并振荡。溶液变蓝。溶液为碱性。
  该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结论:小郑认为该白色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联想与解释】小郑联想到老师用玻璃导管将纯净的氢气导出并点燃时,燃烧火焰为黄色,其原因可能是:                                                     

【反思和评价】实验完毕后,小郑怀疑自己结论的可靠性,认为固体酒精燃烧后残留固体还可能含有NaHCO3。于是她又上网查找Na2CO3和NaHCO3的有关资料,发现它们性质有一个明显的差别:Na2CO3热稳定性好,NaHCO3受热容易分解成Na2CO3、H2O和CO2。于是她最终确定:在【实验探究Ⅱ】中获得的结论是正确的,白色固体不会含NaHCO3。那么你认为她的最终结论正确吗?

你的观点:她的最终结论             (填“正确”或“错误”)。

你的理由:                                                               

答案

【得出结论】她作出该判断的理由是:  酒精的熔点是-114.1℃,常温它不可能以固态形式存在  。(1分)

【实验探究Ⅱ】请你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②所得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1分);待充分反应后,继续滴加数滴无色酚酞试液(1分)。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变红。(1分)

 
【联想与解释】其原因可能是:  玻璃导管中的钠元素(或钠离子)造成的  。(1分)

【反思和评价】

你的观点:她的最终结论   正确  。(1分)

你的理由: 即使固体酒精燃烧生成碳酸氢钠,在酒精燃烧时的高温条件下也会转化成碳酸钠。(1分)

(1)固体酒精若是固态的酒精的话,在常温下将是液态,因为酒精的熔点是-114.1℃

(2)要证明氢氧化钠存在的方法是测定溶液显碱性,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所以要先证明碳酸钠的存在,并且把碳酸钠除去,再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

(3)可燃物中的碳元素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可燃物中的氢元素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水.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从而变质.

(4)钠离子燃烧时火焰呈黄色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无价的奖赏》,完成14—17题。(12分)

无价的奖赏

①当她猛然发现身边的手提包不见了时,吓得冷汗涔涔。那手提包里的钱和银行卡都在其次,关乎“命门”的是海关进出口手册和关税证明的单据,一旦丢失,将给她所在的报关公司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

②她失魂落魄,跌跌撞撞到广场派出所报了案,然后,又心急如焚地雇来了三个人,让他们举着写有“一万元悬赏”的寻物牌,来回走动。阳光一点点离散,她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这时候,广场派出所的民警打电话来说,有一个人拾到棕色的提包。她急三火四地赶到派出所,的确是她的手提包,她惊喜地叫起来,可是等她打开拉链,却傻了眼,包里空空如也。像迎头挨了一瓢冷水,她心里的希望一下子熄灭了。

③拾到包的人是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衣着破旧,看起来挺精神的。民警悄悄告诉她:“这男孩在假期经常来广场拾破烂,上次,他也说是捡到了提包,来交还失主,哪知失主说,就是这男孩在他坐的地方转来转去,不一会提包就不翼而飞,失主一口咬定,包就是他偷的。结果那失主不但没给赏金,还管那孩子要包里少的钱,甚至动了粗。”民警看了看男孩又说:“我怀疑,这次他又故伎重演,要不,我们仔细地盘问盘问,看看有什么破绽?”

④她忙摇摇头,即使以前男孩有过劣迹,她也不愿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怀疑和猜测他这次的诚心。许是猜出了民警和她谈论的内容,男孩涨红了脸,紧咬着下唇,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分辨道:“包是捡的,不是偷的。”

⑤她走上前去,拉过男孩的手,拍拍他的肩膀,说:“小兄弟,姐姐相信你,即便你只是送来了空提包,也谢谢你。,”

⑥直到夜幕降临,也没有奇迹出现,她心灰意冷地往回走,月色清凉如水,冷得让她心寒。突然,身后窜出一个人来,往她怀里塞了个方便袋,然后掉头跑开,消失在幽暗的小巷里。

⑦等她从惊恐中回过神来,惊奇地发现,方便袋里竞是那些让她忧心如焚、想用一万元“赎回”的票据。突如其来的惊喜,让她恍惚置身于不敢惊扰的梦境中一般。

⑧除了现金,一切失而复得,还多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曾经,我把拾到的提包交给失主,却被失主反咬一口,诬赖我是小偷,我当时很后悔把包给了他。今天下午,当我看到地上的提包时,我心情很复杂,但还是不由自主地捡起了它,怕失主着急呀!这次我得做得聪明点,于是先交上空包,投石问路。没想到,你不仅相信我,还握了我脏兮兮的手。赏金我是不会要的,其实,你已经给了我比任何金钱都贵重的奖赏,那就是尊重和信任,我收下了,也谢谢你。请你一定相信我,我捡到包时里面就没有钱。

⑨她呆呆地站在夜色里,心动如潮,为那个受了委屈依然善良的男孩,为那个在困境中生存但内心并不贫穷的孩子。她总以为能让人心动的是金钱,却不知道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是人的体态、言语和笑容衍生出来的温暖与尊重。多少怀揣着真诚而来的帮助,多少明媚而纯粹的心境,被我们审视、猜忌和怀疑的目光灼伤,变得冷漠而麻木。其实,每一个善意都该得到尊重,容不得一丝龌龊的猜疑。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小说用笔很是经济,但为什么用了一定的笔墨反复去写另一个丢包人?(2分)

小题2:.模仿示例概括,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男孩归还女士丢失物件的两个情节。(4分)示例:拾提包

小题3:.本文的环境描写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请从文中任选一例,对此加以简析。(3分)

小题4:.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请用一句话写出你读文后最深的一点感悟。(3分)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