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A.【海洋地理】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A海域名称是___________,附近有________________(洋流名称)流经;A海域与B海域矿产资源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与A海相比较,B海沿岸多发地质灾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2分)

(3)图中A处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分析在其开发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其对策___________。(2分)

(4)中国政府曾多次发表声明:中国政府对B海中的西沙、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拥有不可争议的主权。阐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有何重大意义?_________________。(3分)

B.【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 迪士尼乐园是世界知名的现代主题公园。世博结束后,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悄然启动,将于十二五期间建成。建成后将带动总计上万亿的GDP总值预料,可为当地创造5万个新职位。消费市场方面,中国内地80%以上客流将被吸引至上海,甚至包括大量的亚洲游客。

(1)迪士尼乐园属于_______旅游资源,更多地表现______方面的意义。(2分)

(2)简述迪士尼乐园选择落户上海的原因。(4分)

(3)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建成对上海有哪些影响?(4分)

C.【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巢湖是中国重要湖泊之一,位于安徽省合肥、巢湖两市之间,流域面积13000平方公里,因湖呈鸟巢状而得名。

材料二:根据安徽环保局提供的气象卫星最新遥感监测数据显示,近日,巢湖湖区共有约20平方公里蓝藻集聚,占巢湖总面积的2.56%,集中分布于西半湖西北部和东半湖东南部,并有局部暴发的趋势。

材料三:蓝藻发生趋势与气象条件关系表。

(1)按照环境要素划分,蓝藻暴发属于___________污染。(1分)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徽巢湖蓝藻暴发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4分)

(3)请为巢湖蓝藻的防治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环境管理的手段除了环境技术手段、经济手段、环境教育和新闻媒介手段外,还可以采取___________手段、___________手段等。(2分)

答案

A.【海洋地理】(10分)

(1)北海(1分)  北大西洋暖流(1分)  油气资源(1分)   

(2)①南海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附近;②地壳较活动,多火山和地震(2分) 

(3)问题:过度捕捞(1分)  对策:合理捕捞。捕养结合(海洋农牧化)(1分)

(4)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有利于增加我国资源和能源的保有量;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强化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3分)

B.【旅游地理】(10分)

(1)人文(1分)   娱乐、休憩(1分)   

(2)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可进人性好;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临近客源市场;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4分)    

(3)提高上海的知名度;丰富上海的旅游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上海的经济结构转型。(4分)

C.【环境保护】(10分)(1)水(1分)   

(2)高温;降水少;风力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任答4点,得4分)   

(3)生产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引江济巢,增加入湖流量,促进水体流动和交换;加强监测与管理(3分)   

(4)行政(1分)   法律(1分)

A.【海洋地理】

(1)本题考查世界海洋的分布。根据图示A海域为北海,附近有北大西洋暖流。B海域为南海,两海域油气资源丰富。

(2)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学说。南海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附近;地壳较活动,多火山和地震。

(3)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容易出现过度捕捞。应采取合理捕捞。捕养结合。

(4)本题考查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的意义。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有利于增加我国资源和能源的保有量;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强化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B.【旅游地理】

(1)迪士尼乐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主要的功能为娱乐、休憩。

(2)本题考查产业布局的区位因素。上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可进人性好;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临近客源市场;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

(3)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建成能提高上海的知名度;丰富上海的旅游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上海的经济结构转型。

C.【环境保护】

(1)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分类。蓝藻爆发属于水体富营养化,属于水体污染。

(2)蓝藻大量繁殖的条件有高温;降水少;风力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3)巢湖蓝藻的防治应注重生产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引江济巢,增加入湖流量,促进水体流动和交换;加强监测与管理。

(4)本题考查环境管理的手段。环境管理的手段除了环境技术手段、经济手段、环境教育和新闻媒介手段外,还可以采取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单项选择题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