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
答:
(3)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1、描绘了寂静(1分)、昏暗(1分)、风雨凄迷(1分)的景象。(答到其中两点类似意思即可得2分) 2、目的是以环境冷落渲染凄凉气氛,为杜鹃的出场做铺垫。(2分)(答到渲染气氛意1分,做铺垫或引出对杜鹃的描写意思得1分)。
(2)对比(反衬或衬托或对比衬托均可)(2分);莺燕无声使得鹃啼显得分外清晰,以“静”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2分)(结合诗句对手法解读1分,突出杜鹃悲1分)
(3)1、表达了词人半生漂泊,羁旅异地的悲愁 2、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悲叹。(4分)(两点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