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北京的鲁迅故居和鲁迅博物馆收藏了不少鲁迅先生的书。

B.我们手足情深,我怎能丢下残疾的哥哥和弟弟去观看演出呢?

C.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军队的进攻早就做好了准备。

D.采取货车白天限行的措施,未尝不是一个缓解交通拥堵的办法。

答案

答案:D

(A “不少鲁迅先生的书”也可指鲁迅的藏书;B“丢下残疾的哥哥和弟弟”

歧义;C“对以色列军队的进攻”歧义)

选择题
选择题

在甘肃陇南万象洞的一根石笋上,记录了中国过去1820年的气候变化史,更隐藏着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密码。从公元530年到850年的这个时间段里,包含了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和唐代的大部分时间。在此期间季风逐渐减弱,然后在公元860年突然降到最低点,随后虽又回升了一些,但保持低水平的稳定,之后又在910年到930年之间突然下降,而这个时间正好对应唐王朝衰落的时间。而随后的60年,季风急剧增强,在980年出现一个峰值。直到1020年,季风强度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研究者把从960年到1020年这段时期称为“宋代强季风期”。读公元190年以来季风强弱示意图及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与气温的关联表,回答1l—12题。

朝代(时间)冷暖期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
晋(265~420年)寒冷期匈奴族
南宋(1127~1279年)寒冷期蒙古族
元(1279~1368年)寒冷期蒙古族
清(1644~1911年)寒冷期满族
小题1:由图可知                                                      (   )

A.季风强弱和王朝兴衰关系不大

B.季风强度处于一种波动上升变化的状态

C.季风的减弱对应王朝的更替

D.季风通过影响人们思想变化而导致古代王朝的兴衰小题2:下列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与气温的关联表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此时农牧界线向南迁移

B.中原(南方)地区气温没有变化

C.少数民族地区洪涝灾害频繁

D.冬季风减弱,导致气候寒冷